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 会员中心
 | 网站首页 | 汉语知识 | 文言专题 | 现代文阅读 | 小学语文 | 初中语文 | 高中语文 | 写作指导 | 教育资源 | 资料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华语网 >> 现代文阅读 >> 小学阅读 >> 正文

景物描写的的基本方法

作者:李可 文章来源:大汉民族

一.景物描写的的基本方法

  《春》、《海滨仲夏夜》、《秋魂》、《济南的冬天》,一年四季,美景处处皆是,无不令人留连忘返。泛舟书海,或人文的,或自然的景物画卷,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我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多角度地观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发现自然、人文景物的丰富多彩,捕捉景物的特征,得到有益的启示,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得掀起 “美景”的盖头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图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图。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1”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听其音。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熟视无睹,没有去有意注意罢了。“2”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是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依赖于阅读和写作实践,是妙手偶得,也是艺术修养的积淀。

  在此,我们不妨把描绘景物的手段作一个简要的概括:

  1.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2. 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 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撩开了“美景”的面纱了。

  以上这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laiqian    责任编辑:laiqi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