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一因它是作者戏剧艺术达到了最成熟期的作品;二因它最能代表作者的思想,表现人文主义者在危机时期的思想状态;三因作者在这个剧本里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表现出了比较明确的主观态度。所以,从剧本的思想深度、生活广度和艺术高度看,都可以说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丹麦的艾尔西诺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因为父王突然死去,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王后乔特鲁德做了不到两个月的寡妇,就跟国王的弟弟克劳狄斯结婚,并由克劳狄斯继承王位。这些事件都使丹麦王子哈姆莱特难以理解,因而闷闷不乐,终日忧心忡忡。新王声言老王是在花园里被毒蛇咬死的,王子感到疑惑。其时,王子听到夜间城堡上常有先王鬼魂出现的谣传,就跟随哨兵在城堡守望,果然得到证实。老王的鬼魂向他显现,告诉王子“毒蛇”就是新王,新王又是如何害死自己的,并嘱咐他为父复仇。
王子哈姆莱特是个人文主义者,他认为这复仇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且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说自己有重整乾坤,挽狂澜于既倒的责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漏心事,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心烦意乱,忧郁不欢,只好装疯卖傻。同时,心怀鬼胎的新王也怀疑他得知隐秘,派人到处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甚至利用他的两个老同学和他的情人奥菲利娅去侦察他。
正巧有一剧团来宫廷演出,王子便乘机改编一出阴谋杀兄的旧戏文《贡扎古之死》叫戏班子演出,以此来试探叔父。戏未演完,叔父做贼心虚,坐立不安,仓皇退席。这样,更证明叔父的罪行属实。叔父觉得事情不妙,隐私可能已被发觉,愤怒异常。宫内大臣波洛涅斯献计,让母后叫王子到私房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边偷听。王后训斥王子,但哈姆莱特胸有成竹,反而借机责母,王后惊恐万状,大喊救命。伏在帷幕后偷听的波洛涅斯见状骚动,王子发觉,以为是叔父,便拔剑将他刺死。但拉出来一看,才知铸成大错。波洛涅斯的死给国王提供了一个借口,决定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并用借刀杀人法,让监视他去的两个同学带去密信一封,要英王在王子上岸时就杀掉他;但被哈姆莱特察觉,半路上掉换了密信,反而叫英王杀掉两个密使;他自己却跳上海盗船,脱险回来。归国途中,哈姆莱特看到了奥菲利娅的葬仪,伤心不己,原来奥菲利娅不理解内幕,见父亲波洛涅斯被爱人所杀,爱人哈姆莱特又远离家乡而发疯落水溺死。
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得知一切从法国归来为父报仇。奸王利用这个机会,挑拔、怂恿雷欧提斯用毒剑与哈姆莱特比剑,并秘密备下毒酒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双方交战时,哈姆莱特对阵受伤,继而在无意中与雷欧提斯调换了利剑,刺中了雷欧提斯。王后看到儿子剑法如此高超,举杯祝贺,结果饮毒酒暴死。这时,雷欧提斯知道自己即将亡命,因而招认了国王布置的奸计。哈姆莱特顿时悲愤至极,随即用毒剑刺死了奸王,自己也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与敌同归于尽。王子临终嘱托好友霍拉旭把他的行事始末根由昭告世人,并嘱咐让有雷厉风行性格的福丁布拉斯继立为王,最后王子被葬以军人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