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大味》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多年前,我在大上海外滩走着,人流像一群鱼,川流不息,我一个人夹在其中,谁也没有注意我是谁。
一个人,这么平淡,吃饭、睡觉、说说话儿,一辈子就这样度过。
这个人从未荣耀过,也没有大喜大悲,哪怕是在人们的注视下,登台领过什么奖;慷慨激昂,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风生水起的大事……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的生活始终平淡。
池81岁,住在一个小院里,下午五点多,已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餐,洗洗脚,准备上床休息。他,是我的岳父。
平淡是一种味觉,不浓也不成,平和的饭食,不伤脾胃,他就这么内敛,不张扬,也不好激动,没有多少人爱他,没有多少人恨他,也就没有多少人惦记他。
淡,薄味也。古人认为,大味必淡,把名利看得清淡如水,素净雅致。
对一款菜肴而言,平淡并不是舌尖上的一道美味。所以,急性子、重口味的人并不喜欢,正像李逵大叔所抱怨: “嘴里淡出个鸟来!”然而要考察一个人,三国时刘劭《人物志·九徵》中提道: “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明代张居正《杂著》也认为论人“以平淡为上”。
平淡就是不与人为敌。像《三国》中的张飞,《水浒》中的李逵,一辈子,骂骂咧咧,打打杀杀,都是个性极强,味道浓郁的人,对于养生,是大忌讳。
平淡就是既不兴奋,也不失眠,内心有大安静,只求饱暖,自在安逸。
其实,大多数隐者,归入山林,生活平淡,内心并不平静。对于那些真正淡泊的平淡者而言,静水深处有急流。
我在古村,看山中平淡的生活,牛在溪涧饮水嬉戏,老头儿坐在一块石头上,悠闲地抽一根烟,拱手晒太阳。
坐在船上,远远地望见岸上有个男人,捧着饭碗,腮帮子一鼓一鼓的,蹲在那儿,稀里哗啦喝稀饭。
有时候,去乡下,村头小店里坐着一个叼烟卷的男人,守着一份清淡,生意做得不忙也不闲,日子过得不疾也不徐。
许多的人生,往往平淡无奇。我早晨出门,遇到一个人,挑着一担青菜,披一身风霜露水,去城里卖,一摇一摆地走着,这个人平淡得像一棵青菜。傍晚,路过一家小餐馆,看见几个人,人影幢幢,闲聊喝酒。普通人的一天,就这么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一个人越老越平淡。手头有一本《澹定集》,孙犁先生晚期记叙文集,文字平淡朴实,翻了又翻,摩挲了几十年,越淡越有味。
《菜根谭》中有一段话: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昼夜之间,逍遥其乐。平淡里,有大闲适。
平淡就是“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津津有味地咬得菜根香,什么也不去多想,也不想让人记住他。
我的邻居马大爷,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官,也从没当过什么老板,哪怕是三五人的小组长也没当过。马大爷每天抽几根烟,傍晚呷一盅小酒,啃几口猪蹄子,这些生活习惯,似乎与长寿沾不上边,但从没有见他跟谁红过脸,也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但他活到96岁。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1.第一段的叙述,在文中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
3.前文已经举了若干事例,结尾为何还要再举邻居马大爷的例子?
4.文章的主要话题是“平淡”,但却以“大味”做标题,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意在凸显一个人在人群中的“平淡”,引出下文话题。2.承上启下:上承前文关于乎淡是内心平静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