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主题阅读

“艺术怎样表现‘动象’”镇江中考主题阅读附答案

十八、(2024年镇江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组合文本,完成1-4题。(共10分)

【文本一】

罗丹说:“服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非解释不可。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服片根本不同之处了。

那么艺术又怎样能表现出“动象”呢?这个问题是艺术家的大秘密。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出那第一个现状,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节选自《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有改动)

【文本二】

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文本三】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节选自毛宁《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作

1. 罗丹为什么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请简要回答。(2分)、

 

2. 艺术家雕刻《拉奥孔》时是怎样表现“动象”的?(用文本二的一句话回答)

 

3. 《清明上河图》中呈现了“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这一“动象”,请借助想象描绘出船的 “第一现状”和“第二现状”。(3分)

第一现状:

 

第二现状:

 

4. 请介绍《清明上河图》中放大处(图中白色圆圈所示)画面内容并点评其妙处。(3分)

 

【参考答案】

1. 自然的“真实”是“动”(1分),照片把“动”转换成了“静”是谎言(1分),艺术追求“动象”目标,所以真实(1分)。(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查看完整答案,完整答案收录到《2024年中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集》第18份

下载完整格式Doc文档(第18份)

4. 图中画着一个“岸边挥臂助阵”(或“两脚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挥动,仰头呼唤”)的人,(人物状 态1分,“挥臂”“呼唤”有一特征即可);寥寥数笔,人物的形神俱备,细致入微(技法1分);形 象生动地把此刻人物内心的紧张、焦急、担忧的心理状态刻画出来(1分,有一个心理特征即 可),烘托了漕船过桥的紧张气氛(1分);体现了自然真实的动象(1分)。(画面内容介绍1 分,点评满2分止)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