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哺乳动物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它暮出晨归,是一种夜晚才出去活动的夜行动物。它能在黑暗的夜晚,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灵活地捕捉飞虫。
它有一双很小的眼睛,科学家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它的眼睛那么细小,为什么又那么敏锐,能在黑夜中捕捉昆虫,能在漆黑的山洞里从不碰壁?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查尼想要揭穿这个科学之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蜂蜡糊住了几只蝙蝠的眼睛,然后把它们放到一间黑屋子里去。黑屋子里密密地挂满了用细线吊起来的小铃铛,如果蒙住了眼睛的蝙蝠碰到了细线,小铃铛就会发出声音。但是,蒙上眼睛的蝙蝠一次也没有碰到细线,小铃铛一次也没有发出声音来。
是不是蒙上眼睛的蝙蝠没有飞行呢?
不是的。斯帕兰查尼解剖这些蒙眼蝙蝠,发现它们肚子里的昆虫与张着眼睛的蝙蝠同样多。即使蒙住了眼睛,它们照样飞行,照样捕虫。
这就是说,蝙蝠捕捉昆虫不需要眼睛。这是发现蝙蝠飞行秘密的第一步。
那么,是什么器官使蒙眼蝙蝠能灵巧地捕捉到昆虫呢?斯帕兰查尼猜测,蝙蝠是用耳朵来“看”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他给蝙蝠做了一个小小的铜塞,铜塞正好放在蝙蝠的小耳朵里。安装了铜塞的蝙蝠,一下变得笨拙起来,变得像瞎子一样,跌跌撞撞,飞行时不断地碰到系着铜铃的细线上,小铃铛不断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从对眼睛的否定到对耳朵的发现,斯帕兰查尼对蝙蝠飞行秘密的认识又向前逼近了一步。
那么,蝙蝠是怎么用耳朵辨别障碍物的呢?
美国科学家依列姆·马克西姆猜想,蝙蝠的耳朵能靠发出的低频率次声波的回声来定位次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这个想法,又在揭开蝙蝠定向的秘密的路上前进了一步。
但是,次声波是哪里发出的呢?
荷兰科学家斯文·迪格拉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步。他发现,蝙蝠飞行时总是张大着嘴,猜测是蝙蝠的嘴里发出了我们听不见的声音。他给蝙蝠头上罩了一个罩子,正面开了一个小门,当小门关上时,嘴里发出的声波传不出去,它就不能飞行。但当小门打开时,它就能够飞行。
一步一步的逼近,蝙蝠飞行的秘密就要揭开了。
蝙蝠飞行时它的耳朵和嘴巴究竟有些什么关系呢?
美国学者多纳德·格里芬等把蝙蝠放在一个特殊的箱子里,它能吸收蝙蝠发出的声波,当蝙蝠发出声音的时候,示波器上显示出了波形,它的频率很高,是一种超声波。
就这样,科学家们一步一步地逼近,终于搞清了蝙蝠靠什么定位:嘴巴发出超声波,耳朵接收超声波,靠超声波定位,靠超声波捕食。
逐步逼近法,是一步一步地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方法,它是认识真理时常用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尽量少走弯路,步步向事物的本质进逼。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
B.“安装了铜塞的蝙蝠,一下变得笨拙起来,变得像瞎子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蝙蝠飞行时总是张大着嘴,嘴里发出的声波可以通过头上的罩子传出去。
D.逐步逼近法,是认识真理时常用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尽量少走弯路,步步向事物的本质进逼。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由浅入深 B.由现象到本质
C.时间顺序 D.空间顺序
3. 在斯帕兰查尼的实验中,蒙上眼睛的蝙蝠也能飞行捕食,这是如何证实的?
4. 蝙蝠为什么能在黑夜中捕捉昆虫,能在漆黑的山洞里从不碰壁?
5. 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的?我们从中应该学习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
1.C
2.B
3.斯帕兰查尼解剖这些蒙眼蝙蝠,发现它们肚子里的昆虫与张着眼睛的蝙蝠同样多。即使蒙住了眼睛,它们照样飞行,照样捕虫。
4.因为蝙蝠的嘴巴能发出超声波,耳朵能接收超声波,它靠超声波定位,靠超声波捕食。
5.(1)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查尼用蜂蜡糊住了几只蝙蝠的眼睛,把它们放到黑屋子里,发现蝙蝠照样飞行,照样捕虫。(2)斯帕兰查尼将铜塞放在蝙蝠的小耳朵里,蝙蝠变得笨拙,发现蝙蝠飞行靠耳朵。美国科学家依列姆·马克西姆猜想蝙蝠的耳朵能靠发出的低频率次声波的回声来定位次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3)荷兰科学家斯文·迪格拉夫给蝙蝠头上罩个罩子,正面开了一个小门,发现当小门打开时,蝙蝠才能够飞行。证实了蝙蝠的嘴巴能发出声波,且这种声波与它的飞行相关。(4)美国学者多纳德·格里芬等把蝙蝠放在一个特殊的箱子里,发现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很高,是一种超声波,终于搞清了蝙蝠飞行的秘密。
科学精神: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大胆猜测,勇于探索,不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