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高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高三语文阅读试题

李洪鹏《绝密30年“于敏”被雪藏》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移动版] 作者:飘零书生604

(选自2015年1月9日《法制晚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竟然喜欢古典文学,因为他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6个小时的睡眠的。

B.于敏在北京大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同学们送给他一个雅号——“老夫子”,但他并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常常与大家一起上街游行示威。

C.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此开始氢弹的研究。

D.于敏在学术上曾经做过两次转变:1946年由北京大学工学院转入了理学院,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60年从基础研究转向氢 弹研究。

E. 1967年6月17日 ,氢 弹爆炸成功,从原 子 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于敏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2)于敏为了工作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6分)

(3)于敏院士对“名”的处理方式给我们提供一个范例,请结合全文作简答概括。(6分)

(4)于敏被称为“中国氢 弹之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表现出一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D3分,B2分,E1分。【解析】试题分析:A“因为他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6个小时的睡眠的”错误,前后没有因果的关系;C“从此开始氢弹的研究”错误,文中没有依据;E“于敏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不当,应是“中国人”,但有合理成分,给1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①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前,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②1971年一天深夜,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③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在急诊室输液时,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内容概括的题目,注意找到答题区域,然后提取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作答,关键是区位要选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①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转向氢弹研究工作;②很多人称呼于敏为“中国氢弹之父”,对于这样的称呼,于敏极力反对;③舍弃小“名”成就最后的大“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整体内容概括的题目,要立足全文,提取关键的信息,主要是三 个方面的转变,找到然后分析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①爱好广泛:喜欢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调节自己的生活;②关心国家大事:刻苦读书的同时,常常与大家一起上街游行示威;③积极投入工作:为工作三次和死神擦肩而过;④淡泊名利,不为虚名: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研究氢弹,反对人称呼他为“中国氢弹之父”;⑤ 不拘小节:对工作心无旁骛的大科学家,对生活就有点“不上心”了,竟有迷路的时候;⑥性格开朗:语言幽默和学生开玩笑。(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8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课标卷的探究主要是列举式的,针对题干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文中找到依据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