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似雾,虽然不会濡湿,却会沾润人的肌肤。跑出门口的少女看见少年的伞,这才察觉:“呀,下雨呐?”
少女正坐在店门前。少年撑开雨伞,与其说是为了挡雨,莫如说是为了掩藏自己走过少女面前时流露出来的羞涩。
但是,少年默默地将雨伞移过去给少女挡雨。少女只有一侧肩膀在雨伞下。尽管挨淋,少年却难以启齿说出:“请过来”,然后让少女靠近过来。少女虽然也曾想过自己用一只手扶着伞把,但总是想从雨伞下溜走。
两个人走进了照相馆。少年的父亲是个官吏,即将调任远方。这是为他拍的临别赠相。
“二位请并排坐在这儿。”摄影师指着长椅子说。
少年无法同少女并肩而坐,就站在少女的背后。为了让两人的身体在某一点上接合起来,他把扶着椅子的手指轻轻地触模少女的短外褂。这是他初次触及少女的身体。透过手指传导过来的微微的体温,使少年感受到一阵似是紧紧拥抱着赤身少女的温馨。
这一生中每逢看到这帧照片,也许就会想起她的体温来吧。
“再照一张好吗?二位肩并肩,把上半身照大些。”
少年只顾点点头。
“头发……”少年对少女小声地说。
少女猛然抬头望了望少年,脸颊倏地绯红,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了明朗的喜悦。像孩子般乖乖地碎步走到了化妆室。
方才少女看见少年经过门口,顾不及整理一下头发就飞跑出来,头发蓬乱得像是刚摘下游泳帽似的。少女一直为这乱发耿耿于怀,可是在男子面前连拢拢两鬓的短发修饰一下也觉着害羞。少年也觉得,如果对她说声“拢拢头发吧”都会羞辱少女的。
向化妆室走去的少女那股子快活劲儿,也感染了少年,喜悦之余,两个人理所当然地互相偎依坐在长椅子上。
刚要走出照相馆,少年寻找起雨伞来。忽然看见先走的少女已经手里拿着那把雨伞站在门口。少女发现少年望着自己才意识到自己是拿着少年的雨伞走出来的,她不觉一惊。这种无意识的举止,难道不正是流露出她已经感觉到“那是他的东西”了吗?
少年难以启齿说出“让我拿雨伞吧”,少女则无法把雨伞交给少年。然而,此时此刻两个人与在来照相馆的路上迥异,突然间变成了大人,带着夫妻般的心情踏上了归途。这仅仅是关于雨伞的一桩韵事……
(选自《世界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爱
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青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了,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个青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1)下列对两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一文语言华丽绚烂,在不动声色当中一种人生苦难和沧桑却被轻轻触及;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也被暗暗地激起。
B.《雨伞》几百字的文章里,传达出的意绪是极为丰厚的:羞怯,嗔怨,娇矜,喜悦……我们不得不惊叹文学大家的笔力之深厚。
C.《爱》中借女人想要把握自身命运而抗挣的故事传达出了张爱玲对于逝水流年的敏感,对于美和爱稍纵即逝的无奈,这些无不透着一种苍茫感和悲凉感。
D.《雨伞》一文中作者将故事安排在一个朦胧的雨天。通读全文,毫无疑问,这场雨合适那绵绵的初恋的感受。
E.《雨伞》与《爱》虽分别出自日本作家与中国作家之手,但都是以初恋为题材,故事短小精悍而余味悠长。
(2)小说以“雨伞”命名,雨伞对全文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张爱玲认为“就像葱绿配桃红,在一种参差的对照下,苍凉才有更深长的回味。”请结合《爱》一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4)川端康成与张爱玲都善于运用“小处着墨,大处着眼”的艺术手法,这两篇文章都注重细部勾勒,试分析它们各自是如何借细节来表现人物心理或主题的。(8分)
参考答案:
(1)(5分)ED (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
(2)(6分)①雨伞是全文的线索。开始雨伞是少年为了遮蔽害羞而设的道具,伞给了两人接近彼此的机会,但仍保持着距离。结尾处,少女“无意识”中“拿着那把雨伞站在门口”的动作,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人物情感在张力之中获得了交融。②雨伞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道具。少年将伞撑向少女那一边,但少女只半边身体在伞里。少女,想把一只手扶着伞却总想从伞里逃出去。这些细节刻画出了一个有些懵懂、不够勇敢的少年形象和一个相对主动但又矜持的少女形象。③雨伞是表现文章主题的媒介。“雨伞”为少男少女打造了属于两个人的幸福空间,是他们情感交流的桥梁,是“彼此尊重,相互爱慕”的象征,很好地表现了初恋这一主题。(每点2分)
(3)(6分)①张爱玲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创作中对照运用得好,文章将更耐得起咀嚼与品味。(阐释自己对于张爱玲的话的理解,2分)②《爱》一文中第二段写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逢,刻画出了初恋的纯净美好。第四段写女主人公被拐后坎坷飘零的悲惨人生,两者形成对照衬托。(文中相关内容简述,2分)③张爱玲以朴素之笔淡然写出了女主人公经历过的那种极大摧残与灾难。其前后人生片断的参差对照,告知了我们人生冷酷的真实。(分析文中对照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2分)
(4)(8分)①《雨伞》中写第一张照片拍完后,少年小声提醒少女“头发……”“少女猛然抬头望了望少年,脸颊倏地绯红,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了明朗的喜悦。”这段文字表现了少年克服自己内心羞涩的勇气与少女的喜悦幸福。这件小事,完成了两人心灵的交换,打破了两人之间的矜持,传达了一种懵懂的默契和初恋的温馨。
②《爱》本惜墨如金,作者却不吝用词,交待男女主人公“从来没有打过招呼”“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女主人公老了后却“常常说起”。这个细节表现出了深刻的时代主题。这个姑娘因生在旧社会旧时代,一生遭遇着被侮辱被欺凌的命运,没有作为女人的精神自由和美满的爱情生活。虽则是短暂的相见,但在她灰暗苍凉的人生中却是美丽和温馨的“一瞬”。因此在她“老了的时候” 不仅记起,而且向别人“常常说起”。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对两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B项“嗔怨”指略带娇气地生气、埋怨,此处用词不对,文中女孩没有怨怪过男孩。C项“女人想要把握自身命运而抗挣”的表述有误,文中没有刻画女主人公对命运进行抗挣。A项“语言华丽绚烂”表述错误,文中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没有张爱玲惯有的华丽绚烂。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第三遍主要是核对选项是否准确。答题的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比对选项所说,辨别正误。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雨伞’命名,雨伞对全文起了怎样的作用”,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置题目,主要考查“雨伞”这一标题的作用。“雨伞”是物,物作为文章标题的时候,一般会有线索作用,在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人物形象,往往是衬托的作用;对于文章主旨,主要是凸显文章主旨。文中“雨伞”多次出现,串起文章,故是文章线索;借助“雨伞”这一物象,塑造了一对懵懂的少男少女形象;同时借助“雨伞”表现了初恋这一主题。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分析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一般不要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而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回答标题隐含的深刻含义。例:《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理解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无外乎以下几点:1.贯穿全文线索比如本文,就是以“伞”为线索展开文章的情节;2.关联主要情节、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3.交代文章主题、情感。4.蓄意含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6.交代写作顺序。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此外还有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的阅读兴趣等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走进文本,细细揣摩,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应结合文章的语境,“就像葱绿配桃红,在一种参差的对照下,苍凉才有更深长的回味”,题干要求结合《爱》这篇文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首先抓住“参差的对照”“苍凉”“深长的回味”这几个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后结合《爱》中初恋的美好和被拐后的凄凉之间的对照理解这句话,最后对这句话中的手法进行赏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在理解这些语句的含意时,首先要能把握整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作者的思想脉络,然后把将要理解的句子归到适当的类别中。1.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应该多加揣摩人物的情感,要注意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往往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环境描写含蓄地传达出来。2.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注意和小说的主题相联系,要扣住小说的主题来回答。3.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梳理小说的思路,根据语句所在的位置加以回答即可。4.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应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联系其表层含意即字面意义,也要联系其深层含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这些句子不仅有比喻义、象征义,有时还有在抽象层面的含意,如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以及情感层面的含意等,要尽可能地分析清楚。答题步骤:把握基本含意,吃透深层意义,联系内容和主旨,指出语句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两篇文章都注重细部勾勒,试分析它们各自是如何借细节来表现人物心理或主题的”,首先应到文中找到“细节”描写的内容,然后结合细节描写的通常作用分析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雨伞》中,“少年小声提醒少女‘头发……’”“少女猛然抬头望了望少年,脸颊倏地绯红,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了明朗的喜悦”都是细节,前者体现出男孩克服内心羞涩的勇气,后者体现出女孩此时的幸福喜悦。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细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主题揭示起重要作用,如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理;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张本或作铺垫、暗示,使情节发展更自然合理;揭示主题,深化主旨。在人物刻画中,描写手段有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其中细节描写取其具体、细腻,聚焦一点而显深意,它一般多与动作、心理有关,但有时也能与肖像、神态、语言等方面描写结合,细腻刻画人物形象。关于细节描写的考查,就形式而言,有客观题的辨析与主观题的简析;就考查点而言,细节描写多与情节发展、人物刻画、主题揭示产生关联;就考查角度而言,或明或暗,明问有哪些重要细节、有什么作用;暗考则并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或对小说情节发展、伏笔或铺垫的考查,有时则笼统地问,如从人物、情节、主题、技巧等任一角度赏析小说,这些都会涉及到细节描写。答题规则, 客观题涉及细节分析或人物形象时,务必细心品读,把握细节背后的人物独特心理、典型性 格,把握细节在情节发展、主题揭示上的重要作用。 主观题答题时,一要明确问题与细节描写的关联,全面、规范地分析、作答;二要做到对细节的准确分析,合理精当,不条理混乱,不滥竽充数,不只述不析,不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