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中国书法(节选)》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以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在这片绝对自由的园地上,各式各样的韵律的变化,与各种不同的结构形态都经尝试而有新的发现。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如是,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因是,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
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动植物。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中国文人接触了这些,把其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自然界的美是动态的美。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它表现生动的美,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这种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运动的动态原理生发出一种结构原理,这是理解中国书法的要旨。
现代艺术为寻求韵律而试创结构上新的型体,然至今尚无所获。现代艺术家们,如果你研究下中国书法,也许能够获得新的启示。
(有删改)
14.为什么说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请分点概括。
15.根据文意,概括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的具体内涵。
16.在作者看来,中国书法可以给志在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以怎样的启示?为什么?
参考答案:
14.①使用的是能够传达韵律变动形式的毛笔;②书家笔下是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其决定创造的字体;③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渐认识到线条、结体等的美质(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15.动物运动机能的和谐;植物美的素质(每点2分。若照抄原文“每种动物都有其运动机能的和谐,每种植物都有其美的素质”,则不可赋分)
16.回归自然,亲近自然(2分)。因为:①中国书法正是从大自然中尤其是从动植物身上捕捉到了艺术的灵感(2分);②中国书法的动态美正是源自自然界所具有动态美(2分)。
【解析】
14.试题分析:该题为筛选概括题。分析时紧抓题干中——中国“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完美观念的条件”中“条件”。通读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该题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有些是简答。
15.试题分析: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题干“中国书法中所融会的“神韵””保持一致,与题干要能构成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论述中的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就是新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整合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理清关系,如同一、包容、从属、并列关系等等。特别要注意隐含的信息的辨识,并能将其明示化。
16.试题分析:该题重要考核观点态度,即题干中的“中国书法可以给志在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的启示”,可以综合归纳,即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抽象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经过提炼把几个要点综合起来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出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概括作者对某些人物或事物的态度,把握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倾向;并能用历史的眼光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进行客观的剖析、评价。此项要求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仵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其基础是要弄清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它内容,或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单纯罗列。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方面有赖于对作者、对有关历史背景的了解,但主要的还是从文章本身去体会、把握。明示的观点和态度,阅读时注意确认即可;如果作者只叙事,观点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就要分析概括了。“分析”是指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概括”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作者对所写之人事景物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