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
C.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
D.汉字被诟病的一个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推崇、敬仰的思想。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字子”的形态出现。
C.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
D.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B.“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C.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参考答案:
4.B
5.D
6.A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汉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原文第二段中提到“作为‘五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其中“形声相益”指“字”而不是“文”和“字”的关系。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做落后的象征”错误,文中说“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中的“落后”指汉字的象征性,不失汉字蕴含的美学;同时,“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于文无据。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创造的过程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错误。文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汉字的精神(汉字蕴含的美学)保留在了古人刻画的留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而不是“汉字的创造过程”保存在其中。所以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