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高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高三语文阅读试题

张晓风《错误——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持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订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缴来。有的学生念得极好,有时又念又唱,极为精彩。有的却有口无心,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念成“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叉路。叉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的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叉路可以是另一条在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急转直下的美丽情节。

(有删节)

9.文章的开头引用郑愁予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10.文中作者选择的中国故事中一共写到了几个“错误”? 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文中“错误”的含义。

11.结合文意,鉴赏画线的语句。

12.从文章主旨的角度,赏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13.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这一句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画面感。

B.“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说明善意而美丽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普遍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美丽的故事。

C.文章说“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方式”指的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的错误。

D.倒数第二段从故事中的错误写到生活中的错误,说明故事中的精彩在生活中也有,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E.这篇文章开头说“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结尾又说“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首尾呼应,旨在告诉人们,不但要有容错的胸怀,还要有犯错的勇气。

参考答案:

9.(2分)①证明观点,引起后文。 ②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10.(6分)⑴由周瑜善于听出乐工的错误写到弹琴女子故意弹错,只为换的周郎的回顾。1分

⑵《红楼梦》中女娲故意多炼一块石头,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歌哭交感的故事。1分

⑶《水浒传》中洪太尉禁不住诱惑,放走了一百零八个魔王,以至后面有了梁山好汉扶弱济贫的故事。1分

⑷《镜花缘》中的女性仙子因为访友下棋未归,导致众花在雪夜提前齐开,最终百花仙子被贬入凡尘。1分 “错误”具体指中国故事开端中(1分)常见的善意而美丽的小小的差误、无心的过失(1分)。

11.(4分)比喻修辞(1分),人生中无心的过失(1分),也可以出现美丽的情节(1分)。每点1分,全对得4分。

12.(5分)⑴文章认为在中国错误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是善意而美丽的(1分)⑵为了说明这一点先从诗作《错误》写起,再用中国故事来阐释(1分)⑶然后和外国文学进行比较(1分)⑷最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1分)。每点1分,全对得5分。

13.(4分)B.E

【解析】

9.试题分析:引用的作用有: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4.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5.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