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 > 小说阅读训练

《第二次考试》小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移动版] 作者:佚名

第二次考试

①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合唱训练班学生中间,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等课目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和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 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间不少是有国际声誉的,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②那次公开的考试是在那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里几位有名的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冼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门外窗外挤挤挨挨的都站满了人,甚至连不带任何表情的教授们也不免暗暗递了个眼色。按照规定,应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曲,她演唱了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以她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理解惊动四座,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不由颔首表示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下,隐藏着一丝微笑。 大家都默无一言地注视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一条贴身的咖啡色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众目睽睽下,这个本来笑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微微困惑了。

③复试是在一星期后举行的。 录取与否都取决于此。 这时将决定一个人终生的事业。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现在已是寥寥无几;而复试将是在各方面更其严格的要求下进行的。 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 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但是全体对陈伊玲都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只有一个人,那么这唯一的一个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

④谁知道事实却出乎意料之外。 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声音? 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上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 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举目望她。 虽然她掩饰不住自己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可诉说的焦急,可是就整个看来,她通体是明朗的,坦率的,可以使人信任的;仅仅只因为一点意外的事故使她遭受挫折,而这正是人们感到不解之处。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于是飘然走了。

⑤苏林教授显然是大为生气了。 他从来认为,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先要做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歌唱家又何尝能例外! 可是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歌唱家!他生气地侧过头去望着窗外。 这个城市刚刚受到过一次今年最严重的台风的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委身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

⑥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从两次考试可以看出陈伊玲的声音极不稳固,很难造就;另一种则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 苏林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重要的,是应了解造成她声音前后悬殊的原因,如果问题在于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尽管声音的禀赋再好,也不能录取她!

⑦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⑧苏林教授从秘书那里取去了陈伊玲的报名单,在填着地址的那一栏上,他用红铅笔划了一条粗线。 表格上的那张报名照片是一张叫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那位有名的声乐专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至少眼前这个姑娘的某些具体情况是这张简单的表格上所看不到的。 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其一生就和音乐分手了。 她的天才可能从此就被埋没。 而作为一个以培养学生为责任的音乐教授,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⑨第二天,苏林教授乘早上第一班电车出发。 根据报名单上的地址,好容易找到了在杨树浦的那条偏僻的马路,进了弄堂,蓦地不由吃了一惊。

⑩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烧焦的栋梁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枯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明了这条弄堂不仅受到台风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就在这灾区的瓦砾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张罗。

(11)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屋的楼窗上,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叫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的样子。 苏林教授不禁为之微笑,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正在若有其事地学着他姊姊练声的姿势呢。

(12)从孩子口里知道:他的姊姊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上海后就被分配到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青年团员,——一个积极而热心的人,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 还是在二三天前,这里附近因为台风而造成电线走火,好多人家流离失所,陈伊玲就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有睡,终于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去复试的日子,她说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13)这就是全部经过。

(14)“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15)“不用了,请转告你姊姊,通过第二次考试,她已经被录取了!”

(16)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1、第②段中,“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对第②段和第⑧段两处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处文字都属于人物的肖像描写。

B.第②段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十分形象生动。

C.第②段的描写表现了陈伊玲的美,也表现了大家对她的赞赏喜爱之情。

D.第⑧段再一次描写陈伊玲的肖像,目的是再次强调她的美。

3、第(16)段苏林教授认为“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理由是什么?

4、陈伊玲因抢险救灾而影响了考试,对此文中前半部分有多处铺垫,请从②—⑧段中找出一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阅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1、通过侧面描写表现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

2、D

3、(1)有才…历年初中小说阅读训练100则答案…在思想品德上经受的一次考验。

查看更多小说阅读训练 第二次 考试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