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拆掉你的翅膀(朱成玉)
①他是个不到20岁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自己写的文章,赶了很远的路,专程来拜访我,希望能够得到我的一些指点。他和我说,他是攒了好长时间才攒够路费,路上什么都不敢吃,怕把回去的路费吃掉了。说到这,他羞怯地低下了头。我为这个度诚于文学的小伙子感动着,拿毛巾给他。他一边擦汗一边羡慕着:“你的工作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我说:“好好写你的文章,你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室的。”
②带他去食堂吃过饭,我看了他写的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但文字基础还是不错。如果坚持下去,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的褒奖显然增添了他的自信,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他接过我的名片,手有些抖,满怀感激。
③天有些晚了,我不停地看手表,示意他应该走了。他大概也看出了我的担心,说没事,回去的车有的是,就是天黑了也有。然后,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里吃顿饭啊?那样,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东西了。”
④“当然可以。”我爽快地领他去食堂,让他吃了个饱。然后又替他打了满满的一盒饭,让他带着在路上吃。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张,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心里却忽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⑤临走的时候,他掏出他的那些零钱(他回家的路费),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什么都没给我带,让我不要怪他。我知道,他这是在暗示我替他买一张回程车票。钱就在我的口袋里,但这次,我没有掏出来。他和我说,有一次在车站,他没钱买车票,就向别人开口要,没想到有一个好心的人很慷慨地给了他50元呢。他一再地暗示我,就差没有开口向我要钱了。可我依然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⑥口袋里的钱被我捏成了一个纸团。我知道,我不能把它交到他的手上,那样,它真的就成了一团废纸。他烦躁不安起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我,或许他觉得我是个吝啬的人。但我必须那样做,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来说,别人每施舍一次,就等于拔掉了他的一根羽毛。所以我不能施舍他,哪怕是小恩小惠,也等于是在慢慢拆掉他的翅膀。
⑦“我也有过贫困潦倒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和他讲讲我自己的故事,“那一次也是在车站,自己口袋里的钱不够买车票。但我没有向别人讨要,而是去杂货店买了一管鞋油和一把鞋刷,在车站帮别人擦鞋,擦一双鞋一元钱,一共擦了5双鞋,可是还不够买全程的车票。我就买了短途的票,然后在车厢里继续给别人擦鞋,一站又一站,就这样,我擦了一路的鞋,也买了一路的票,终于到了家。”
⑧他低着头,又一次羞红了脸。我感觉到了,这一次,是他灵魂里的羞愧。
⑨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现在,他已经小有名气,也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他在给我的来信中真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您的那一次‘拒绝’,拯救了一颗即将跌落山谷的尊严的心。”
⑩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22.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23.文章以“不想拆掉你的翅膀”为题有何好处?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24.阅读全文,品析文中画线语句。
(l)体会第④段画线句中“反正”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2)如何理解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
25.从全文上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的结构也完整,你觉得怎么样?请说出你的看法。(3分)
2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怎样的收获?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对待别人的拒绝。(4分)
参考答案:
22. 羞愧反省;真诚感激。
23.表明了作者最终拒绝的原因,说明了为什么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
24.(l)无论如何,表示肯定的语气,表…初中小说阅读专题复习答案…体分析,有时候拒绝也可能是一种帮助,如果事事求人有可能使自己逐渐产生惰性和依赖性。对于善意的拒绝应该反思自己的要求是否过分或不合理,对于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附:新浪博客“偶偶”中的一篇【赏析点评】
战胜困难的动力,并不是依赖于直接获取别人的帮助。真正有益而有力的帮助,还在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激励与启迪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否则,纵容性的帮助甚至溺爱,往往将衍化为“糖衣炮弹”,折损了本应该去搏击长空的翅膀之力。
在这篇微小说中,我们都很清楚如果作者最后还不拒绝他,他就会继续这样乞讨和没尊严的生活下去,从而失去一次帮助他自尊自强自立的机会。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意思是说,给人家鱼吃,还不如教会人家钓鱼的方法. “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在生活中,我们对于那些求助的人,很多时候都会一味的想方设法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给与帮助,却没想过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面包不如给他猎枪! 早些年中国做得很好,在和印度同样外购武器的时候,中国在购买武器的同时,也引进了制造武器的技术,所以中国的军事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自己已经可以生产很多武器,并开展了高科技武器的独立研制。而印度没有这样的思想,所以直到现在大部分武器仍然依赖购买。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也不只是给他们经济及军事上的资助,还有技术上的合作。一起生产枭龙战头机,合作生产导弹舰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从刚出生到上学甚至找工作,家长们都喜欢为孩子包干一切。孩子从出生到上学甚至找工作都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享受很多人都享受不到的好待遇。但是家长们自己有没有扪心自问: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自己这样做对吗?我想现在很多家长都不会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觉得没必要。
我一直在想:中国的孩子和外国的孩子怎么差别那么大?据说西方国家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总是想方设法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孩子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的答案要与老师教授的一字不差,以至他们常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生怕不小心便被老师斥为“回答的不好!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点儿灵活的理解都没有。记得曾经看到一篇报道:描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参加夏令营的时候,中国孩子表现得很一般,甚至很差劲,日本的孩子却表现得很勇敢。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可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觉得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更多地注重孩子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要树立一个理性的观念:过程比结果重要。所以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孩子会受到伤害,而阻止孩子的尝试和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我们要理性引导孩子们掌握方法克服困难,我相信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孩子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会越挫越勇的。
人生需要经历磨难,但更需要人们懂得如何去战胜苦难,克服困难,那样子我们的人生才变得丰富多彩。别人的路,你是无法代替他去走的,我们们能做的只是给与他鼓励,在他背后默默的支持,或者在他陷入危机时,给予启迪或轻轻地扶一把。有时候拒绝也可能是一种帮助,而无底线的帮助则会让他抱有坐收渔利的心态,逐渐产生惰性和依赖性。要知道我们的臂弯不可能陪伴他永远,要想他真正地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只能放手,先让他懂得了自立,学会了坚强,理解没有努力和付出而得到的收获,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