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论人民主专政》鲁迅《友邦惊诧论》比较阅读
(甲)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乙)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21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
“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①“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 ”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②“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③“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甲乙两段文字的体裁相同,但 不同,甲文属 ,乙文属 。
2.甲文选自《 》,作者 ;乙文选自《 》,作者 。
3.甲文的论述中心是 ;乙文的论述中心是 。
4.甲文段中“理想总不能实现”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人不认真学西方
C.社会制度的不同 D.辛亥命的失败
5.乙文段中①②③处引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处都相同 B.①②相同,③不同
C.①②③处都不同 D.②③相同,①不同
6.甲文段处“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加线部分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7.乙文段中“兹”和“本埠”在文中的意思是:
兹: 本埠:
8.甲文段第一句中“学西方的迷梦”这个“迷梦”指什么?
9.乙文段使用的批驳方式是 ?
10.乙文段引用《申报》南京电文和“教育消息”栏内的事实,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毛…查看近年初中议论文阅读训练100则答案…发展的客观规律,步步深入,日渐扩大。
7.现在,本地
8.幻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文化科技军事等而使中国强大。
9.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驳倒对方的论点。
10.官员无恙,学生死伤是事实;或国府的通电纯属谎言。揭露“国府”诬陷杀戮爱国青年学生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