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课件

蒲松龄专题(生平、传奇、著作)

[移动版] 周南整理

青云寺苦读

考中秀才以后,就可以参加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

为了考上举人,蒲松龄决心下一番功夫。有一段时间,他索性住到附近的青云寺里苦读。

每当寺里的晨钟敲响,蒲松龄就起来读书,一直读到暮鼓传来。有时候,他读书入了迷,就伴着烛光,一直读到天明。

寺院里有一大片桂树。每到秋天,满树的桂花开了,整个山谷都充满了浓浓的香气。八月初八的这一天,附近的村民来到寺院赶庙会,观赏桂花。平时寂静的青云寺沉浸在热闹的气氛中。蒲松龄也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他放下书本,走出房门,来到这香气扑鼻的花海中。村民们不把他当外人,和他一起说说笑笑,他也兴高采烈地玩个痛快。

“听说书啦!”有人大声说。

于是,人们都围坐在一起,听有人讲起了奇闻怪事。蒲松龄一边喝着酒,一边听村民们讲故事。他们讲的不是花妖、树精,就是变成美女的鬼怪……这一切都使他感到新鲜,令他入迷。

蒲松龄是个有心人,他一边听一边记,把很多故事都记在心上。等庙会结束,他就坐下来,把那些故事记在本子上。有了空闲时间,他又写出了一篇篇故事。

青云寺的苦读生活,不但使蒲松龄在学问方面有了长进,山中的美景也陶冶了他的性情,同时使他受到民间文艺的巨大影响,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热情。他想:不管今后前程如何,我一定要把这民间的传说故事搜集起来,越多越好,写成奇妙文章,传给后代!

不公的分家

蒲松龄本来想安心攻读,却没想到家里出了大事。这时候,他们兄弟四人都已经娶了妻子。他的妻子刘氏为人老实,勤快能干,又很孝敬老人,所以婆婆很喜欢她。大嫂和二嫂为这件事很不高兴,就合起伙来和刘氏作对,还到处说婆婆的坏话,甚至动不动就和婆婆吵嘴,把家里搅得不安宁。日子一长,公公蒲某生气了,就说:

“你们闹得太不像话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分家算了。”

“分就分。”大嫂和二嫂说,“不过,我们不能吃亏!”

由于兄嫂的争吵,分家分得很不公平。大哥和二哥都分到宽敞结实的住房,好的家具和农具也被两位嫂嫂抢着拿走了。蒲松龄只分到三间位于村口的破房子,还有些破破烂烂的家什农具。

蒲松龄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这孤零零的破草房边,见四周杂草丛生,连个院墙也没有。房子的墙皮已经剥落,好像风一吹就会倒塌。屋里更是破旧不堪。刘氏说:

“咱们这儿夜里有狼,没有门板怎么住啊!”

蒲松龄说:

“别着急,我去想想办法。”

他从堂兄家借来一块门板。这块门板很窄,只能容一人出入。家里人出去的时候,遇到有人进门,就得先躲在门后,等人进来,再出去。夫妻二人忙碌了好几天,房子才凑合能住人了。刘氏说:

“咱家三口人,分了几亩坏田,这两年又闹灾荒,只打下了五十斤荞麦、八十多斤谷子。柴米油盐也得自己买,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蒲松龄嘴上安慰着妻子,心里也着急,日子这么艰难,看来只有参加科举考试,谋个官职,才能养活一家人啊!

考场失意

蒲松龄满以为凭自己的学问,准能金榜题名。没想到,他一连三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那时候的考场,舞弊现象十分严重,没学问的,只要用钱买通考官,就可以得中,而像蒲松龄这样的穷书生,只好靠运气了。

蒲松龄虽然几次落榜,可还是不灰心,暗下决心:

“我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金榜得中!”

可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十岁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总得找点事做。恰好他有个当知县的朋友叫孙蕙,请他去做幕宾(帮助知县出谋划策的人),蒲松龄答应了。

孙蕙当知县的地方在宝应县(在现在江苏省),蒲松龄来到这里,见到了许多新鲜事,又认识了不少有才学的人。他一边帮孙蕙办事,一边四处寻游,听到什么新鲜事,就记下来,写成几篇故事,还写了不少诗。

孙蕙很喜欢蒲松龄写的诗文,对他说:

“你的诗词文章写得这么好,今后我这里的需要写应酬文字的,就全仗你了。”

“那我岂不成了文字匠了吗?”蒲松龄不大高兴地说。

可是,为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他还是替孙蕙写了不少应景的诗文。日子一长,他就厌烦了,后悔不该做这些无聊的事。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湖海气豪常迕世,黄昏梦醒自知非。  年年踪迹如萍梗,回首相看心事违。

在宝应县待了一年多,他决定回家乡去。孙蕙挽留他说:

“你跟着我不愁吃穿,又能写诗作文,今后有机会还能升迁,为什么要走呢?”

蒲松龄郑重地回答:“您对我虽然很好,可我的心里并不踏实。我年纪不小了,可雄心还在,不能总做这抄抄写写,替别人写文章的事。我要写自己的东西,走自己的路。”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