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6则

[移动版] 洁舲
范例一 《出师表》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 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 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 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范例。

设计中,注意处理学法指导与教材的关系,力图突破传统的唯教材论、 唯知识论,重在学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成果从学法尝试中获得。最后 的作文设计,

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克 服传统教学读写分离的弊端。另外让学生们根据课内课外对诸葛亮的认 识和了解,结合自己的人生观,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其实也就是 培养学生们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是临场点拔不够到位,鉴赏分析和知识点的落实尚不 能自然有机的结合,教学的空间拓展不够。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 没有展开好,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的配合,这是失败的地方,以后在这 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

成功之处,自己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还是能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 体内容和主题,以及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也都掌握。

范例二

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 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 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 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 继续进行着思考。

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 重背读在前的。现在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 统力主文言学习“背下来”再说。为了让《出师表》的这次“背读在前”的 学习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 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 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pk赛”等,力争优生中 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等等。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 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 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习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 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 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而高年级则采取分散识字的方式。从人的长远学 习来看,字词的掌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融和在一起的。“融和观”也应 该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强调文言字词的积 累只会把文言文学习推到纯粹技术化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相信,文言 学习也不能够脱离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当然,有意识地恰当的总结归 纳文言字词的用法是有必要的,这和片面追求文言学习字词化不是同一 个概念。

这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 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 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文言教学的较 高层次了吧。

范例三 本篇文言文,虽然比较长,但并不是很难懂,所以在讲解课文时,我让 学生多读本课,通过学生自由读,汇报读,齐读等方法让学生基本了解 课文内容,在掌握了奏表的三条基本建议以及作者追忆往事,表达兴复 汉室决心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以小级为单位结合注 节和工具书弄清文言词语含义,翻译课文,疏通课文内容。

在掌握课文内容基础之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章从哪些发方 可以看出作者要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效忠陛下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入理 解作品思想感情。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同学们经过几分钟的共同讨论 后,纷纷发言。有的说:作者在提建议时,总是诚宜……不宜……,表现 了作者对后主刘禅具体的、细心的教导。有的说:在提出亲贤远佞这条 建议时,依次告诉后主要在内政上和军事上要亲近哪些人,信任哪些人 ,可见他的忧虑之深。有的说:本文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虽没有华 丽的辞藻,却在最质朴的语言中传达出“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情实感等 等。

通过本文的讲解,不仅掌握了一些文言词汇,而且让我们了解了作者 的耿耿忠心。

范例四

本文可以说是初中阶段最难的一篇古文了,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 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 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是否知道,这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 ”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已经被激起,我想本课教学的序幕已经拉开 了!

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住;诸 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我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 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入。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 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 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 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范例。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是临场点拔不够到位,鉴赏分析和知识点的落实尚不 能自然有机的结合,教学的空间拓展不够。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 没有展开好,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的配合,这是失败的地方,以后在这 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

成功之处,自己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还是能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 体内容和主题,以及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也都掌握。

范例五

《出师表》全文中,十三次提及“先帝”,无非是想让诸臣不要忘了刘禅 是先帝之嗣,不要忘了先帝之“殊遇”和“简拔”,其用心可谓深远。正如 前文指出,在《出师表》里,诸葛亮以极其悲苦的语调陈述身世,不过 是想以自身的忠贞感染诸臣,其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使诸臣看在先 帝的份上,忠诚于昏庸之君。正是因为其“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 权而不失礼”的磊落和坦荡才使其“行君事而国人不疑”,也影响着诸臣, 使他们表现出了对刘氏父子的无比忠贞,甚直得到了敌手的尊崇,以至 曹睿在临终前仿效刘备托孤,要司马懿学诸葛亮“竭尽忠诚,至死方休” 的榜样。诸葛亮忠贞的人格力量可见一斑,可惜司马父子并非诸葛亮,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诸葛亮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诸葛亮借出师一 表警示诸臣。

范例六

《出师表》是人教版就年级上册第24课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 真挚文章。由于本文的注释比较多,多数学生都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 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读课 文,基本读熟后再读注释,然后抽学生翻译课文——每人翻译一段。第 二课时让学生先做练习题,然后练习背课文,通过20分钟的背诵练习, 基本能集体背过,我认为我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听 说读写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和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效果是理想的。

在第二课时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习题:①诸葛亮在这篇文章中表现 出了怎样的人格魅力?②诸葛亮的那些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生 通过对这两个题目的探讨,可以提高思想修养的认识,从而体现教学设 计的“文道统一”的原则。

这两堂课不足的是,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 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 ,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最佳 效果。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