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反思

谢文科《我把握〈金色的草地〉有感情地朗读目标的历程》

[移动版] 作者:佚名

我把握《金色的草地》有感情地朗读目标的历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教参中学习目标有4个,其中第二个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这一学习目标把握不准,查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总目标10条里有关情感的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看了以上所有对“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还是把握不准《金色的草地》的情感目标要求。于是再对课文进行仔细琢磨。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绒毛吹到对方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的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变化的原因。作者在文末写道“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分析,结合教参情感目标要求,最终确定这一课的情感体验目标为:通过“大片草地、盛开的蒲公英”等语句,感受景色美;通过“把蒲公英绒毛吹到他脸上、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的游戏体会蒲公英带给兄弟俩的快乐;通过“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抱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等语句感受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标目标、教参学习目标,都是个总体的目标。具体到每一课中的情感深、浅、浓、淡;抓哪些关键词语,抓哪些主要句子;采用什么学习方式;凭借哪些景、物;依靠哪些感官?都要根据具体的文本而定。  

写稿人: 谢文科

查看更多金色的草地 学习目标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