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反思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三则

[移动版] 佚名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三则

第一则:
上完《昆明的雨》这一堂课,收获有三:一是从容;二是勇气;三是技巧。《作业本》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法宝。本堂课我借鉴了《作业本》学习任务二,以此为支点,从雨季之美到情感之美,到语言之美、文化之美,再到课外拓展,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再经过多次的试讲磨课,学会了对教学问题的处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也更加清晰准确,这让站在台上的我有了些许勇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时也就更从容更淡定了。

当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第一,时间的安排。临场经验不足,在面对学生的一些新的回答时,显得措手不及。第二,细节上的瑕疵。教案的逻辑较为清晰,但引导语言的设置,还是有欠缺的。第三,引导时的耐心。在等待学生思考时,学生还没有达到,我就急于告诉答案,使整节课的节奏过快,学生囫囵吞枣。

《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清晰,课堂结构清晰。整堂课由导入,课前预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检测,朗读课文——走近文本,拓展延伸——走出文本构成,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与思。在预习检测环节,不仅检测读字音的能力,而且检测他们写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强调某些难点字音字形。自读课文时,给予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让他们自学完成对课文的个*化解读,并做好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最后,拓展提升,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3.引导学生对散文语文的体会不够。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平淡,但淡中有味。对于曾琪散文语言的品味不够,对于优美语言和段落的朗读也不够。

4.课堂时间把握不太好,整堂课显得头重脚轻。由于前面花太多时间进行个*化解读,导致最后一个片段写作环节未能在课堂上完成,未能展示孩子们心中对花草树木的独特感受。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课型为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有如下做得好与不好地方。

对学生读书方法(圈点批注)的指导,并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读课文,个性化解读文章。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昆明的雨》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昆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每个孩子对于文章美的关注点不一样,对课文所展现的昆明的美的也解读不一样。所以,我在自读感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本文中,读出了昆明雨季怎样的美?”,让孩子们完成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整节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与思。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准确,板书设计未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实在不应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