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其它资料。 " />
上课,师生问好
师放《三国演义》电视剧歌曲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百年来被誉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他是我国一部断代体历史小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杨修之死》
师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师介绍课文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师:现在同学们选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认真读课文,一会儿对你喜欢的故事进行复述,读课文过程中如果有疑问把它写在题签上,我们共同探讨。
生读课文,写疑问
师:谁来复述故事,挑你喜欢的讲。
生A:复述“鸡肋事件”
师:这位同学复述的很好,流畅自然。
为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我把电视剧片段给大家放一下(播放多媒体)
师:谁还来试试?
生B:我来给大家讲“一盒酥事件”
师:(复述完毕,带头鼓掌)你讲的真好,有声有色,很不错。
(播放“一盒酥事件“电视剧片段)
师:通过大家的复述我想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更透彻,现在请各位组长把你们组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探讨。
组长A:我们组的问题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A:“身死因才误”
师:对“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组长A:我们组的另一个问题是:曹操为什么杀了他的侍卫?(马上有同学自己站了起来)
生B:因为曹操怕有人趁他睡觉时杀他,所以杀个侍卫“杀一儆百”
生C:因为曹操特别多疑,所以杀了侍卫“让别人相信他真的会梦中杀人”,在他睡觉时不敢靠近他。
师:同学们说:“很好,第一组同学满意吗?”(一组同学齐答:满意)
组长B:我们组的问题是:曹操为什么厚葬杨修?
生C:因为曹操进兵失败,正验证了杨修的话,曹操为收买人心,所以厚葬杨修。
生D:曹操为证明给别人看他杀杨修的悔意,厚葬杨修,看出他虚伪奸诈的性格。
组长B:我们组的第二个问题是:曹操为什么知道杨修帮曹植就“亦不喜植”
生E:曹操很喜欢曹植,因为曹植很有才华,但他知道是杨修帮他后,就认为曹植是在骗他,曹植不一定是有才能,所以也不喜欢曹植了。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好,下一组。
组长C:我们组的问题是本文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生F:文白夹杂
师(同生一齐)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
组长C:曹操明知道进兵会失败为什么还强行进兵?
生G:因为活曹操不想输给死杨修。
生H:曹操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杀杨修是错误,杨修判断是正确的。
师:好,第四组
组长D:夏侯敦“大惊”的原因是什么?
生A:因为杨修没有曹操的命令就擅自让士兵收拾行装。
生B:因为杨修能揣测出曹操的用意,但擅自行动客观上起惑乱军心的作用,是违反军纪的,所以夏侯敦“大惊”。
组长D:我们另一个问题是:杨修之死“真正原因是什么?”
师:好,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参考书后第三题。(生讨论)
师:谁想好了就可以说!
生A:我认为曹操是因为嫉妒杨修聪明才智,所以才杀了人,可以说曹操、杨修二人都是聪明绝顶,才智过人却又不分上下,杨修身为曹操的部下,多次心怀好意,直言不讳,奉劝曹操,却犯了操的大忌,曹操身为丞相,理应宽恕这小小的过失,可他却将杨修杀害,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这无疑不表现出曹操的心胸狭隘,嫉妒杨修之心非常强烈,所以我认为曹操将杨修杀害主要是在嫉其才。
生B:我不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曹操嫉才,从梦中杀人,分吃一盒酥等事件,都能看出杨修恃才放旷的性格,而曹操并没有因此去杀他,说明曹操杀他并不是因为嫉才,官渡一役,当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靠他时,匆忙的只穿一只鞋去迎接他,突出曹操思贤若渴的性格,因此我认为杨修之死并不是曹操嫉才而是杨修本身太过张扬个性,是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生C:我认为杨修死的原因是曹操不能广纳贤言的,明白臣士的一片忠心。杨修帮曹植,教曹植答教条插手家事,而让曹操有了杀修之心。从曹丕与曹植的才能来看,曹丕的才能并不及曹植的,曹操也承认了曹植的聪慧,而杨修帮曹植也并非义气上的,而是理性上的。因为他明白曹植会让魏国更强大,一个国家的兴盛情况,在于君主能否广纳贤言,以曹植的才能立为世子,魏国会更兴盛,而曹操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并没有站在理性上而思考,所以我认为,杨修死的原因是因为曹操不能广纳贤言,理解臣士的一片忠心。(生鼓掌)
生D:我们先来给大家表演一段对话(生D与生E表演),一个将军问士兵:“军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士兵回答说:“是遵守军纪,长官。”将军问士兵:“军人的第二天职是什么?”士兵回答说:“是遵守军纪,长官!”将军问士兵:“军人的第三天职是什么?”士兵回答说:“还是遵守军纪!长官!”
我认为杨修的死是因为他触犯军纪而死的。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屡次以下犯上,但曹军正处用人之时,所以曹操没有杀他,当时杨修不但没有为魏国出谋献计,来感激曹操,反而在曹军进退两难时,扰乱军心,影响了整个军队的士气,作战如果伤了士气,那么就等于输掉了一半,这也是后文中曹军大败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他的死,是触犯军纪而被杀的。
生E:(鼓掌)我认为杨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才会被杀,因为杨修屡次说穿曹操的心事,令曹操心生忌恨,从而通过借鸡肋事件杀之而后快,从某种程度上讲杨修是站在士兵的立场,是替士兵着想的,而曹操却深恶痛之,可见从杨修分吃一盒酥到点破曹操梦中杀人的技俩,都可看出杨修的聪明才智和直言不讳。李世民曾把魏征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因为魏征能够提出他的不足,而不是随波逐流。而曹操也理应把杨修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是他却没有可见曹操的心胸狭隘、自私自利,所以我认为杨修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杨修屡次说穿曹操的心事,令他心生忌恨,所以杀了他。
生F:(鼓掌)我认为杨修之死,完全是他恃才放旷的性格所造成的。杨修本为曹营中的一大才子,在曹营中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也因此受到曹操的重用。但他却以自己的恃才放旷,多次戏弄曹操于众臣之下,但他却未被杀,且因为当时正值三国战争激烈时期,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曹操是个有心机的人,看道自己还要依靠杨修这样的旷世奇才,来出谋划策,完成统一大业,但杨修却不知收敛,变本加厉,最终使曹操忍无可忍,借鸡肋事件将其处决。所以我认为杨修之死,完全是他恃才放旷的性格的奴隶命运,所造成的。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论述,我总结出杨修之死有两点:一方面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招致杀身之祸;另一方面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恃才放旷,终招致杀身之祸是杨修之死内因,借违反军纪之名消除隐患是杨修之死的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师:咱们趁热打铁,大家总结一下曹操和杨修的性格。
生A:残暴多疑。
生B:阴险狡诈。
生C:虚伪。
生D:具有雄才大略。
师:对从全局来看是这样的。
生E:善用权术。
(师板书)
师:《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历史上的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是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把曹操塑造成“千古奸雄”形象,完全是罗贯中的个人主观臆向。
师:下面看看杨修“性格特征”
生A:张扬个性。
生B:疏放不羁。
生C:蔑视权贵。
生D:恃才放旷。
(师板书)
师:大家概括的很准,大家想想把曹操和杨修的形象塑造的如此生动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A:语言描写(举例)
生B:心理描写,主要是心理描写。
师:能体现心理描写的词语是哪些。
(生齐说):忌—甚忌—恶—愈恶—愈恶—大怒—大怒
师:通过这些词体现曹操对杨修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忌到大怒到杀修之心,从而生动地形象反映了曹操的性格特征。
生C:展开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性格。(举例)作者只用寥寥数语,着墨不多就勾画出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就是白描手法。
师:这篇课文的疑问已基本解决完毕,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师总结
师:《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家喻户晓,像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忠肝义胆的关羽,勇猛鲁莽的张飞,智慧化身诸葛亮等等,这是由于罗贯中善于运用传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举出其他名著中,或通过心理描写或通过语言描写或通过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性格的例子。
生A:举《三国演义》空城计例子。(
生B:举《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例子。
生C:举《老人与海》捕鱼的过程例子。
生D: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带病劳动的例子。
师:同学们说的生动精彩,我都受感染了,看来大家没少看书,我知道大家还知道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咱们课下交流。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逝去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扬起的尘土注释着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书来装扮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再次感受历史中那精彩的一幕!(放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