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实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移动版] 佚名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喽(shi4)  裸索(luo3) 戈壁滩(ge1)无垠(yin1) 边缘(yuan2)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吴干的一篇文章,叫《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师:板书课题

师:(手指着“泊”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泊”字,偏旁是怎么写的?

生(齐声)三点水。

师:这说明“罗布泊”原来跟什么有关系?

生(齐声)跟水有关系。

师:这个“泊”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湖泊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一看文章的题目,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些什么信息呢?

生1:罗布泊已经消逝了。

生2:罗布泊是一个仙湖。

圣:“仙”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美丽

师:哪个同学能把他的意思合起来说说?

生1:罗布泊是一个仙湖,后来消逝了。

师:对了,罗布泊曾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你再读这个题目,你能读出文章怎样的感情基调?

生1:惋惜的。

生2:悲痛的。

师:还有难过的、遗憾的。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看一看——罗布泊的过去,罗布泊的现在。

师:(打出图1)你瞧,这是现在的罗布泊,蓝天下都是黄沙,一滴水也看不见。

师:(打出图2)这也是今天的罗布泊,你瞧,土地都已经盐碱化了。

师:(打出图3)这棵树叫胡杨,你看看,因为干涸,它死掉了。

师:(打出图4)你再看,这是刚刚死掉的胡杨林。

师:(打出图5)哟,看,这就是以前的罗布泊,你看,都是水。

师:(打出图6)再看,这一片绿地,是曾引用罗布泊的水灌溉过的良田,你看,满眼绿色,一片生机。

师:美丽的罗布泊怎样会变成了现在连一滴水都没有的罗布泊呢?同学们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先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高声朗读的方式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生标自然段,接下来是自读。大多数同学是出声朗读,少数学生默读。师等所有学生都读完后打出一幅再现罗布泊过去状貌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配合这个画面的文段作为这幅图片的解说词。

生1: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生2:这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师:这幅图片里有牛马吗?

生3: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这样美丽的仙境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生(众):欢娱的、愉悦的、高兴的。

师:哪位同学用欢娱的语气给我们朗读示范一下?

生1: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他的朗读,就好象给我们的思维插上了两只翅膀,把我们带到了从前美丽的罗布泊。

师:(点击鼠标,打出一幅展现罗布泊现在状貌的图片)同学们,文中的哪些文段可以作为这幅图片的解说词呢?

生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师:你告诉老师,此时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生1:荒凉的。

师:这真让人感到恐怖。这些文字该怎样朗读?哪位同学愿意示范朗读一下?

生2(用苍凉的语调):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天气温高达700C。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师:我们听到了一个彻底荒凉的罗布泊。文中还有恰当的语段可以作为这幅画的解说词吗?

生3: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师:这里,“裸露”的“裸”是什么意思?

生(齐):什么都没有穿。

师:哦,全部暴露的意思。那“脱尽了”的“尽”又是什么意思?

生(齐):脱光了,一丝不挂的意思。

师:说“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说“大地在这里已脱尽外衣”, 这究竟是指什么?

生(众):指大地的植被被破坏了。

师:只是一般性的破坏吗?“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又表明什么?

生(众)指植被被全部破坏,大地被严重伤害。

师:对了,这种描写生动极了,用宋丹丹的话说就是不是一般的神,那是——相当的神。

师:老师有个问题,那就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大地的植被被破坏,而要说“大地脱尽了外衣”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呢?

生(众):拟人。

师:在这儿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显得不知所措)

师: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了大地以生命,罗布泊像人一样,暴露在700C的高温下,怎么不痛苦呢?我仿佛能听到它痛苦的呻吟声。同学们这段解说词又该如何朗读呢?有哪位同学想试一试吗?

生(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