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教学思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的方法有多种,评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试图借助于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让学生掌握人物评点的阅读方法。在安排教学步骤时,我先以王蒙对课文中人物的评点为例子,让学生了解人物评点的方法和要求。接着让学生试着对课文中的王熙凤形象进行评点,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就使学生既分析了人物,又掌握了评点的方法。然后,利用脂砚斋的评点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评点法的掌握。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使用学得的方法,对课文中的另外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进行评点分析。
[教学实录]
(屏幕上显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两行字,同时播放《枉凝眉》歌曲)
导入时由“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引出《红楼梦》及其作者,强调《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作品,《林黛玉进贾府》就是从其中节选的一段,这一段又是《红楼梦》里写得相当出色的一段。
师:读书有多种方法,评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评点读书法,就是在读书时,把理解、感悟随时随地记在书的空白处的读书方法。这是一种传统有效的读书方法。有些人在阅读名著同时写下评点,因为评点出色,带有他们评点的名著同时又成了另外一种名著。例如,毛宗岗评点的三国,金圣叹评点的水浒,李卓吾评点的西游记,脂砚斋评点的石头记等等。这一课,我们准备学习运用人物评点的方法来鉴赏课文里的人物。那么,怎么评点人物呢?评点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著名作家王蒙对课文中人物的三段评点。
[投影第一段评点: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原文)
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使人顿生爱怜,并暗示其悲剧命运。(评点)]
[投影第二段评点:
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原文)
不等回答,先提一串问题:一、急脾气。二、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三、在“老祖宗”面前可以连珠炮般地说话提问,也是份儿、格儿。四、通过关心人显示自己的全面性、细致性、责任性。(评点)]
[投影第三段评点:
黛玉忙陪笑见礼 (原文)
忙陪笑,不敢造次。 (评点)]
在投影王蒙的评点时,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人物评点的方法和要求:
人物评点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入手。
评点是建立在对文章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的,多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语言一般比较简练。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出课文中写的几个主要人物吗?
生: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师:对!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学到的评点方法,试着对第5、6段中写到的王熙凤进行评点,评点时可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等一会儿我们在全班交流。
(学生评点,老师巡视、指导,10分钟后进行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发言的同学首先要告诉大家,你准备评点的是哪一句或哪一段话,然后再读自己的评点。
生:我评点的是王熙凤刚出场的描写。她人还没到,但声音已经到了。由此可以看出她在贾府地位的特殊。
师:贾府是公侯之家,礼制森严,这里有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是哪两个词语?
生: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师:贾府礼制的森严在课文的其他地方也说到过,知道在哪里吗?
生:林黛玉进贾府时首先拜望的是贾母,然后才是大舅、二舅。
师:这个顺序能颠倒吗?
生:不能。
师:还有吗?
生:贾母和孙女一块吃饭,“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
师:你们平时在家里吃饭是随便坐呢,还是专门排座位?
生(齐):随便坐
师:在贾府行吗?
生(齐):不行。
师:座位是怎么坐的?
生:“贾母正面榻上独坐”、“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师:清朝的座位由尊到卑是这样安排的(教师边画图,边解说)。贾府规矩如此之大,而王熙凤这样放诞无礼,王熙凤地位的特殊由此可见。
师:还有谁对此进行评点的?
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出她性格的泼辣。
师:王熙凤性格的泼辣,除了这里,还有哪里能够看出来?
生:贾母称她“凤辣子”
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种写法非常独特,后来的一些作家也有仿效的,大家看投影。(投影:“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叫声突然大叫起来。)这是哪篇课文里的哪一个人?
生:《故乡》里的杨二嫂
师:人未到,声音先到了,从中看到了她的什么性格?
生:放纵凶暴
师:请大家继续评点
生:我评点的是对王熙凤肖像进行描写的文字,由肖像描写可以看到王熙凤的贪婪和俗气。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王熙凤珠光宝气,披金戴银,这就显示了她对财富的欲望,因而可以看出她的贪婪和俗气。
师:还有谁对此进行评点的?
生:她穿得大红大绿,因而很俗气。
师:大家知道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是什么吗?
生(齐):不知道。
师: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是:贵雅不贵丽。王熙凤的服饰艳丽不艳丽?
生(齐):艳丽
师:典雅吗?
生(齐):不师:从描写王熙凤外貌的语句,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生:美丽外表掩盖下的狠毒、刁钻、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