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本中的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
课文中的插图、课文中的情境、课文中的“空白”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好材料。充分利用手头上的课文,经常性地让学生动笔想一想,写一写,写后师生共同评一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想像能力一定会有由“量”到“质”的转变。
那么,到底抓住课文中的那些内容来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呢?在此做一简单的举例,希望取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像。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理解、形象教育、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还是进行随文练笔的极好媒体。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当课文上到“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再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什么。这种练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写内容,培养想像。扩写是对教材的词句篇进行开拓,使之更具体详细。也是最常用的形式。
按词、句、篇来说,可分三点来扩写:
(1)词语扩写。就是对危重的一个重要词语进行详细描写。
在《尊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先引导学生对新的词语“拮据”进行意思理解(缺少钱,境况窘迫),然后请学生想像,从吃、穿、住、行用等方面表现出拮据。
一生写道:他们一家人挤在一间不足十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