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孙权劝学(一)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指导阅读,理解作品大意,领会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知识的力量的是无穷的,没有学识的吕蒙只能是个武夫(吴下阿蒙),学识丰富的吕蒙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将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指导学生在理解作品主要内容的同时,感受知识的巨大魅力,培养好学上进的学习品格。
教材分析
本文简炼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
本课时主要是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大意,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由浅到深逐步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方法要求
读、讲结合:指导阅读,从整体上理解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讲述出来。
练:指导学生讲述故事。
时间安排
第1课时,共3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历史背景
1.三国鼎立的局面(三足鼎立,人才辈出)
2.东吴之豪杰:孙权(182-252),吴国的君主,18岁时,继承其父兄大业,重用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极具才略的江东豪杰,最终建立了吴国。曹操语:生子当如孙仲谋。[①]
吕蒙(178-220):继鲁肃之后任吴国之大都督,统率吴国水陆兵马,辅佐吴主孙权御敌安国。
二、导入
三国时代是古代中国人才辈出的黄金时期之一。其中曹操、关羽、诸葛亮、周瑜等人是后人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吕蒙也是当代的一位英雄,你了解他的故事吗?
——孙权劝学
三、阅读指导与练习
1.默读。①查看相关工具书,解读文中生字新词。②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快读。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精读。了解人物对话的大意,理解人物思想活动。
4、讲读。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述清楚,注意理顺人物的关系,明确人物说话的大致内容,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
四、讲读练习
1.指导学生理顺人物关系
孙权: 吴国的 君主
鲁肃:吴军大都督
吕蒙:吴军的一员大将
2、指导理顺故事情节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肃蒙论议——拜母结友
3.指导理解人物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读书学习?
(2)吕蒙以什么为借口书推托?
(3)孙权怎么劝说吕蒙的?
(4)吕蒙是怎么读书学习的?
(5)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论议,论议什么?[②]
(6)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惊的是什么?“吴下阿蒙”指的是吕蒙的什么?
(7)吕蒙是怎样回答鲁肃的?他说这话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理?
(8)鲁肃为什么会拜见吕蒙的母亲?想想他会对吕母说什么话?
4.分组讲读练习。指导学生分组练习讲述故事,互相学习。
5.选择讲读练习。选拔部分学生上台讲述故事,以作表率。
五、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根据文意,联系上下文,解析下列词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掌事:掌管事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怎会想……怎会要求……)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见:了解,明白)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若:比,比得上)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益:长进)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更:重新;之:虚词,无实义,起到强调后面词语的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5课 孙权劝学(二)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指导精读课文,解析人物思想性格,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指导抓住人物的活动细节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并学习以恰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古文作品的精炼语言之特色。
教材分析
文章简洁生动,人物语言极富个性特色,包涵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表现空间。指导学生多角度地、立体的领会人物的性格与思想感情,深入体会古文作品的语言特色,是学习的重点,而通过人物的活动细节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可以设计以小品、或话剧、相声表演的形式来开拓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
方法要求
分析法。抓住人物的活动细节,指导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示演法。抓住某个情节,指导学生表演人物的活动细节。
想象拓展法。指导学生结合原文的情节发展,合理想象,大胆创新,“补写”省略的情节。
时间安排
第2课时,共3课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联系上下文,解析疑难词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掌事:掌管事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欲:怎会想……怎会要求……)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见:明白)
(4)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若:比,比得上)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益:长进)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更:重新;之:虚词,无实义,起到强调后面词语的作用)
2.将上面的句子译解成现代汉语表达方式
[学习指导]:(1)上面的句子,分别是谁说的话?
(2)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3)由他们说的这些话,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当时怎样的表情或动作?
(4)请你学他们的口气、动作、声音、表情,尝试表演表出来。
二、人物分析
抓住人物的活动细节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1.孙权:(1)孙权开始是怎么劝吕蒙读书学习的?以孙权的身份,他会怎样对吕蒙说话?
(2)当吕蒙以“军中多务”为借口推托的时候,孙权又是怎样劝说的?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怎么会让……?怎么会要求……?反问语气,耐心劝导)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要……(了解历史就行)了。耐着性子劝说}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自己作比,耐心劝诱)
——由此可见孙权是一个循循善诱之人
2.鲁肃:(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大都督,很有文才,从侧面衬托吕蒙的长进)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惊,十分惊讶的表情,足见吕蒙的巨大变化。“今者”与“非复(不再是)”,表明今昔的对比非常鲜明)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还。(拜蒙母,结朋友,这说明吕蒙在鲁肃心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此可见学识与才华的魅力、影响力。
3.吕蒙:(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找借口。此中可见吕蒙之前不好读书,耍滑头)
(2)蒙乃始就学。(乃始:才开始。这表明读书之晚,又可见他善于接受他人意见。)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此句最能表现吕蒙的思想性格,他的神态表情、心里的骄傲与得意都尽显出来)
——善于学习,聪明能干,豪爽直率
三、语文活动指导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故事改编成小品或话剧、相声之类的节目,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活动指导]:1.自由分组,分配角色。
2.弄清人物的身份地位,明确什么人说什么话。
3.理顺情节,选取合适的片断,改编故事。
4.适当、合理地发挥想象,创造性的增加情节和人物活动细节,使人物性格更饱满。
5.编写剧本,做好规划。
★(1)孙权劝学:①孙权在什么情况下想劝吕蒙读书学习?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他产生了劝吕蒙读书学习的想法。
②孙权在什么地方劝吕蒙读书学习?可以设想在孙权的宫殿上,或者在军帐中,或者在吕蒙的营地。
③孙权在劝吕蒙之前,会怎么想去劝说的?
④孙吕对话(可以根据原文改编,也可以自己设计对话的内容)
⑤吕蒙是怎么应答的?(孙权的劝说有一个说服的过程,吕蒙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⑥孙权劝说成功后的神态表情,吕蒙答应读书时的神态表情?
★(2)吕蒙就学:这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情节,可以发挥极大的想象,设计吕蒙读书学习乃至有所成的过程。
①刚开始的时候,吕蒙读书学习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时候他心中有什么思想活动?
②吕蒙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学习的?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③吕蒙在读书学习的过程,有可能请什么人来当他的老师?他是怎么对待老师的?
④吕蒙学有所成的表现?可以设计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来让吕蒙解答。
★(3)肃蒙论议:此情节中也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创造,设计肃蒙论议的过程。
①肃蒙论议的地方?
②论议的话题:怎么管理国家,怎样领兵打仗,怎样搞经济建设,怎样评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吕蒙在此提出了哪些很有见地的主张和观点?即鲁肃给吕蒙出了哪些难题,吕蒙又是如何解答的?
③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人物对答
⑤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⑥还可以用自言自语来表现心理活动
(4)拜母结友(略)
四、编排、演练
1.指导分配角色,合理安排情节。
2.指导表演,恰当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3.指导设计对话细节。
4.督促课余练习,做好准备工作。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附示范剧本
(一)孙权劝学
孙权于大殿召见吕蒙。吕蒙晋见。
吕蒙:(单膝跪地,抱拳)参见主公!
孙权:(抬手示意)子明免礼。(对左若卫士)来呀,给吕将军看座。
左右给吕蒙看座。吕蒙入座。
孙权:子明啊,孤今天想派你去督领寻阳军政事务,你意下如何?
吕蒙:(起身抱拳,大声地说)末将愿为将军效力!
孙权:(满面春风)好啊,好啊!真是一员良将啊!(对左右吩咐)来呀,把文卷交给吕将军!(细细嘱咐)子明,你可要认真按章办事,不可有丝毫马虎哦!
吕蒙:(大声,干脆)是!
吕蒙双手接过卫士递来的文书,展开。(拿倒了)左右卫士窃笑。吕蒙:(满脸尴尬,左右为难)这……这……
左右笑得更厉害。
吕蒙:(结巴)主公,我……我……不……不识字啊。
孙权:(威严地盯了左右卫士一眼,走到吕蒙面前,亲切地说)子明啊,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读书学习了。
吕蒙:(涨红了脸,结巴)主……主公,不是我不想学,我不识字啊!(摆出无奈的样子)
孙权:正因为不识字,才要学的嘛。
吕蒙:(着急)可是……可是……可是我军务繁忙,哪有时间啊,主公!再说我也学不好,读书写字,那多麻烦啊。
孙权:(踱步,边走边说)子明啊子明,我又不是叫你去做那专门研究经典的博士,我只希望你读读书,了解了解历史往事,明白事理。你说你事务多,比我还多吗?我还常常读书学习,自以为有很大的进步。
吕蒙:(擦汗,低头)……
孙权:(耐心地)要认真地读书哦,可别让人家说你目不识丁,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我会没面子的呀。
吕蒙:(结巴,无可奈何)好……好吧,我……尽……尽力。
孙权轻轻挥手,示意吕蒙可以离去了。吕蒙转身往外走,边走边擦汗。
吕蒙:我的妈呀,这叫我怎么办呀……
左右卫士朝着吕蒙背影偷笑。
(二)吕蒙就学
识字(表现吕蒙识字的尴尬)
读书(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的刻苦、专心)
求问(表现吕蒙好学善思)
解疑(表现吕蒙有独到的见解)
(三)肃蒙对议
鲁肃过寻阳,于吕蒙家中大堂会见吕蒙。吕蒙手拿书本,背诵
《论语·为政》。[3]
鲁肃:(门外,朗笑,拱手抱拳)子明,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你好兴致啊!
吕蒙:(笑逐颜开)哎呀,都督远道而来,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鲁肃:(诡然而笑)子明读书好勤奋啊,你读的什么好书啊?
吕蒙:(谦逊)哪里哪里,子敬见笑了。平时所读,不过四书五经,六韬八艺而已。
鲁肃:哦?可否说来听听?譬如论语如何?
吕蒙:子曰:“(晃动书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着鲁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摊开双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鲁肃:好,好,好!子明真是了不起啊。
吕蒙:子敬过奖了。与子敬相比,不过是滴水之比大海啊,惭愧,惭愧。
鲁肃:子明每日读书,大有长进,可喜可贺啊。今公瑾英年早逝,主公将重担交付于我,子明可有什么良策助我?
吕蒙:(郑重地)现在,我东吴虽与西蜀结盟,但关羽乃虎狼之辈,迟早会与我们有一场大战,应早做谋划,否则,悔之晚矣。
鲁肃:(诧异)哦?依子明之言,我应如何应对?
吕蒙:(靠近鲁肃,耳语)……
鲁肃:(大惊,击掌)妙啊,妙啊!子明现在的才略,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哈……
吕蒙:(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子敬不会现在才知道吧?
鲁肃、吕蒙相视而笑。
拜母结友
拜母(表现鲁肃对蒙母的尊敬)
结友(表现鲁肃对吕蒙的重视)
E-mail:abutterfly2008@sina.com QQ:16790096
第15课 孙权劝学(三)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将语文活动引入课堂,指导学生以语文活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锻炼综合讲演能力。
抓住人物的活动细节,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更深入地领会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以活动表演形式来表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能要求基本上神似形似,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表演。在编排工作中,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改编故事,按排情节乃至关键细节。编排工作是重点所在,表演是难点所在。把重点工作落实了,其难点的难度就可以降低。
方法要求
适当、适时指导,合理安排演练时间。
课余演练,分工协作。
以鼓励为主导精神,扬其所长,弃其所短。
时间安排
第3课时,共3课时
活动组织
1.活动细则
(1)分组表演,按小组成员的座位顺序依次上台表演。
(2)每组的组长为评分员,对表演进行评分。最后取其综合平均分。
(3)总分为一百分,可依本组的意见进行评分,要求客观公正。
(4)保持教室安静。违纪一次扣除本组成绩5分。累计扣分。
(5)给予表演突出者一定的奖励。
2.活动过程
(1)表演——评分
(2)综合评分
(3)点评;奖励
(4)总结:历史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关联
3.活动记录
组号 表演者 节目 简评 总分
--------------------------------------------------------------------------------
[①]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为辛对孙权的高度评价,当中含有无限欣羡爱慕之意。
[②]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友情提示:请点此下载Doc版孙权劝学三课时详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