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反映了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美好。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教学时,我充分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想象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 月 日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