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 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修睦( )矜寡孤独( )男有分( )编纂(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 ⑵废疾者(废疾: )
⑶女有归(归: ) ⑷谋闭而不兴(兴: )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 ⑹大同(同: )
⑺故外户而不闭(闭: )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
(三)悟读
5、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 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