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背诵并翻译课文。
2、了解古代文体“铭”的基本知识,借助文体知识读懂文章。
3、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把握“陋室”的特征,理解作者寄予的思想情怀。
二、自学指导:
(一) (独立完成,十五分钟)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别人读课文,然后标画之后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题组一
1、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 ”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这是一种 的写法。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全文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
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是: 。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题组二:(合作探究,五分钟)
1.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陋室”为什么“不陋”?
3、这里运用了 的写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
生活情趣。
三、当堂训练
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4、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5.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7、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当堂检测
一写出下列加线字的古意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填空
(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 、 、 、 、
、 。
(2)《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节操和 的情操。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