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案 > 教育资源 > 高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全程教案

[移动版] 505565700

    B.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

    C.不管他是谁,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D.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谁。

12.第④段中两个加点的“这”字所指代的内容是(  )

    A.相同

    B.不同

    C.基本相同

    D.基本不同

13.结合前三段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给“失语症”下定义。(不得超过24个字。)

14.第⑥段首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中的“这种关系”具体是指什么关系?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波浪线画出。

1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脑外伤者未必患失语症或失读症。

    B.第⑤段最末一句中的两个“更”字,说明了学习汉语是促使儿童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充分、均衡锻炼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C.第⑥段末句“试验初步成功了”,说明这位心理学家这项实验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D.第⑦段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失读症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答案:

    10.解析:本文先解释“失读症”“失语症”两个名词,继而揭示中国、日本儿童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的现象和原因,接着交代费城的心理学家做的用汉语治疗失读症的试验。层层深入,属逻辑顺序。文章举了美国费城一个五年级学生患失读症和费城心理学家做试验的例子,并且把中国、日本儿童与欧美作了比较。

    答案:B

    11.解析:C、D两项“不管他是谁”未涉及国家与地区的比较,可排除。B项,“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不合逻辑。

    答案:A

    12.解析:第一个“这”指代“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第二个“这”指代“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答案:B

    13.大脑语言中枢病变(受损)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注意:答案必须写出?①“语?言中枢”,?②“病?变”或“受损”“受伤”,③“语言功能”或“语言行为”,?④“障?碍”这些关键词语。)

    14.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15.解析:D项中“唤醒”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引起联想,不等于把病治好了。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6.下面是两个基本意思:①下围棋我不如你。②下象棋你不如我。

    请用调整顺序和加虚词的方法将两个基本意思加以组合,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1)表现一种不服或得意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一种安慰对方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个句子从内容看似乎差不多,可是仔细品味一下,所传递的信息(特别是情感信息)却很有差别。

    参考答案:(1)下围棋我不如你,可下象棋你不如我。

    (2)下象棋你不如我,可下围棋我不如你。

   

我创新 我超越

17.作者在文中总结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对这个总结,有人提出异议,说作者在这里所表述的九大特征,基本上只是中国古代的庙宇、宫殿等建筑形式的特征,一点也没有分析这些建筑形式和它所表现的内容之间有什么有机的联系,只是“纯形式”地分析了这些特征,并把它当作我国近代建筑“无论房屋大小,层数高低”都应该采用的形式……

    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能不能考察并总结一下现代建筑的总体特征呢?试试看!

    略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