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案 > 教育资源 > 高一教案

花未眠教案和配套练习及答案

[移动版] 作者:唐伯牛

教学目标:

一、 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二、 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三、 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 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明确目标

1.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成就及作品风格。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读懂作品。

3、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 研读课文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并作点评,了解文意(条件许可,教师也可自己动手制作课文朗诵MTV)。

稍作准备后,由学生口述文章大意。

要点归结:

抓住三组物象

未眠的花——画家雷诺阿、米开朗基罗说的话

——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

小狗——宗达的画

晚霞——长次郎的茶碗、场本繁二郎的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问题设计1】作者透过这三组物象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小组协作研讨其含义,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要点归结:

关键句: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

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主旨归结: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好的艺术品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问题设计2】再读课文,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组物象,构想一幅场景或组织一组镜头,配上画外音,再现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集体研究确定再度创作的段落,选定物象。商定组织的画面,设计所配的台词等。准备好后推选代表介绍本组的构想。)

要点归结:

(例)第一组镜头:旅馆一房间内景、夜(全景摇镜头)(配舒缓的小夜曲)——桌上、海棠花(近景推镜头)——逐渐盛开的海棠花(特写镜头)画外音:(男中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也可以构想为静态的画面加配画外音。

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只要依托课文,合理构想,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总结扩展(用多媒体字幕)

【总结】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活动设计:稍作思考,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要点归结:选取三组物象,表述两个意旨(参见板书设计)。

【扩展】

2.谈谈你学习本课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向同学介绍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的例子)。

活动设计:分组交流,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

【同步达纲练习】

一、课内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壁龛( ) (2)邂逅( )( ) (3)拙劣( )

(4)迥然( ) (5)釉子( ) (6)岚山( )

2.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语句的含义。

(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3)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4)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

二、课外练习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3~8题。

不知怎么的,这些年来看戏的时候,最想记住爱怜鸟类的台词。

一年前看《楼顶》,记住了男主角的一句独白:“不要掏燕窝,燕儿们也是一户人家呢……”

两年前看《雁奴莎莎》,记住了女雁莎莎的哭诉:“我们为了表达对人类的尊敬,在飞行的时候,排成一个大写的‘人’字,可是你们为什么要杀我们?”

鸟之将死,其鸣也善。对于这只美丽的大雁含泪的诘问,我们无言以对。

现在难得见到“人”字形的雁阵了。记得少时的江南水乡,一到春天,常常带着孩子的幻想,翘首目送南雁北飞,以为它们在天上飞翔,一定是很快活很快活的。

长大了,才知道大雁也有大雁的痛苦,最让我感悟到异类的痛苦的,是契诃夫的一段文字——“天气还冷得要命,而可怜的鸟儿已经飞向俄罗斯!对于祖国的眷恋,对于故土的向往驱使它们飞翔;如果诗人知道以百万计的鸟儿因为眷念故国而在长途飞行中蒙受着苦难与牺牲,就该为它高唱悲歌。”

代表善良人类的良知对鸟类表示爱怜的文字,读了它让人感到凄凉,也让人感到温暖。

两年之后,契诃夫在库页岛之行中漂流到阿穆尔河(黑龙江),终于看到了自由自在的大雁,终于可以像诗人一样地为它们高唱自由的歌了——

“这就是阿穆尔河。悬崖、峭壁、森林,数以千计的大雁以及各种叫不出名来的长喙精灵……我在阿穆尔河漂流一千多俄里了,欣赏了如此的美景,得到了如此的享受,即使现在死去也不觉得可怕。”

鸟悲亦悲,鸟喜亦喜的善良人何只契诃夫一个! , 的陶渊明早已推己及鸟了。林凤眠的心境全活现在他的画幅上;童心复萌,便画稚气的枝头小鸟;落寞愁怅,便画失群的孤雁。

其实,鸟悲亦悲还不是最悲的。最可悲的是有朝一日当真“千山鸟飞绝”“鸟儿也不飞”了呢!

黑龙江上,肯定没有那么多“叫不出名来的长喙精灵”了;滕王阁前,是否还能见到“落霞与孤鹜齐飞”?

3.本文开头部分,作者引用了两段写鸟的台词,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读了契诃夫的一段文字,作者说“读了它让人感到凄凉,也让人感到温暖”,为什么这样说?

答:(1)感到凄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到温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鸟悲亦悲”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一简要阐释。

答:(1)鸟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空白处引用了陶渊明的两句诗,下列各项填入文中合适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

C.“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参军经曲阿》)

D.“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

7.“最可悲的是‘千山鸟飞绝’‘鸟儿也不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8.通观全文,作者通过“鸟悲亦悲”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下列归纳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鸟类已濒于灭绝,为制止摧残鸟类而呼吁。

B.为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如此破坏而悲痛。

C.保护鸟类是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良知。

D.人类应推己及鸟,为保证人类对自然美景的享受而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但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了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子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的。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帘拉过一边,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上面说过窗子算得奢侈品,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的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9.读第一段,回答以下两个小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呢?

(2)作者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呢?

10.读第二段,仔细揣摩画线句子的含义,说说句子中“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11.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子也是一个?”

12.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要从“窗”写到“眼睛”?

柳毅传教案      高二教案 《促织》      荷塘月色教案(详)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1)kān (2)xiè hòu (3)zhuō (4)jiǒnɡ (5) yòu

(6)lán

2.(1)“哀伤”是作者的感受。海棠花在凌晨四点开放,而且开得很美,可很少有人欣赏,更不用说从中受到启发了。

(2)作者由花的美丽领悟到生命的美丽,并由此坚定了活下去的决心。

(3)要发现美,就要接触美,反复观察,反复思考。

(4)委婉地批评现在的小说家只重视书本的经验,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

二、3.从鸟类的痛苦遭遇形象地引发鸟悲人亦悲的话题。

4.(1)鸟儿眷恋故土长途飞行而蒙受苦难与牺牲

(2)毕竟有代表善良人类良知的人对此表示爱怜

5.(1)鸟类为遭到人类的摧残而悲痛

(2)人类也为鸟类在大自然中日益消失而悲叹和忧虑

6.C

7.有朝一日 鸟类在大自然绝迹。

8.D

9.(1)因为作者认为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如果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由于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反而会觉得春天更明亮、有生气和喧闹。

(2)因为春光是美丽如画的,作者欣赏的又是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所以用“画配了框子”来作比喻。

10.这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门”是可以出去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追寻春光,领略春光;“窗”可以引诱一角天进来,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人们从而可以驯服它,利用它,而享受它。

11.因为有了窗子,屋子就不仅仅是保护的需要,它可以使屋子在人生里增添了意义,使人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

12.因为“窗”是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所以作者很自然地就从屋里的“窗”想到人的心灵的窗户——眼睛,并由此联系到人事上的“开窗”和“关窗”的必要,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揭示了文章的旨意。

【一册】 《再别康桥》精品教案

高一册《北大校庆讲话》教案和配套练习及答案

高一册《我的呼吁》教案、配套练习及答案

高一册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教案

高一册面朝大海教案

查看更多花未眠 必修一教案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