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案 > 教育资源 > 九年级语文教案

23《隆中对》导学案含答案

[移动版] 1609541375

《隆中对》导学案  

设计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3)交流总结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点: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把握其要旨及战略方针。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资料链接:  

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2.时代背景简介: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自主预习案 :  

自主学习指导:

1. 给下列划加点的字注音。

好 为《梁父吟》 (     )   遂 诣 亮 (     )   屏 人 (    )

倾 颓(  )                 度 德 量 力(    ) 信 大 义(   )

猖 獗(  )                 存恤  (     )      民殷国富(   )

帝室之胄(   )             诸 戎  (   )       箪食壶浆(      )

汉沔 (     )

2.文学常识填空:

陈寿,字  __________    ,_________ 朝人,_________ 家。诸葛亮,字__________ ,曾隐居隆中,后做_________ 丞相。

“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策”。

课内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已逝,但英名长存,诸葛亮曾在古隆中曾“指点江山,面授机宜。”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一睹他的风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谓为信然(   )      先主器之 (  )   枉驾顾之(   )

遂用猖蹶(   )      民殷国富(    )  身率益州之众(  )

(二)通假字的意思: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    ”意思是         ) 

自董卓已来已,(已,通“    ”,意思是         )

(三)一词多义:

谓 谓为信然(   )    谓先主日(   )

已 然志犹未已(   ) 自董卓已来(   ) 已历三世( )

信 谓为信然(   )    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  )

然 谓为信然(   )    然志犹未已(   )

用 遂用猖獗(   )    贤能为之用(   ) 此用武之国(  )

(四)翻译句子。

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翻译: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翻译: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翻译: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翻译: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翻译: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翻译:

三.问题探究:  

1.诸葛亮怎样分析当时形势?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

曹操:

孙权:

刘表:

刘璋:

张鲁: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3、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

4、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四.拓展检测案:  

1.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思考: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

3.凡三往,乃见。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既表现了刘备的______________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积累一些和诸葛亮相关的故事和名句。

答案:  

三.

1.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可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

2.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3.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 明 君”。

4、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四.

1. 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

2.

写他的非凡抱负(正面描写)

徐庶举荐(侧面描写)

刘备与诸葛亮对话(正面描写)

关张不悦(侧面描写)

3.三顾茅庐   求贤若渴     自尊自重,谨慎持重

4.故事: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布八阵图、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

诸葛亮在军事(如火烧赤壁、收二川)、政治(如治理蜀汉)、外交(如智激孙权、周瑜)、天文(如草船借箭)、奇门八卦(如摆八阵图)、工具制造(如诸葛弩、木牛流马)

名句:

诗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题河南南阳卧龙岗宁远楼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题成都武侯祠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