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设计 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主预习案】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中生字词,在下面写一写。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展示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与节奏。
4、译读课文,合作交流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5、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谏:接受 。)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上书谏寡人者:
⑤期年之后:
①讽:讽谏,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谏:接受 ②谤讥: 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③面刺:当面指责。④谏:规劝;劝谏。 ⑤期:一周年。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唐太宗李世民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大意是说如果用铜做镜,则可以使自己穿戴端正、得体;如果以历史为镜,可以知晓国家之兴盛与衰亡;如果以人做镜,敢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则可以明知自己的优点与过失,也使自己在做人和待事方面更加完美,当时,直言敢谏的宰相魏征就充当了这位贤帝的镜子。我们知道: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大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凑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的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师:“课前同学们都已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块来听著名播音员方明朗诵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听,听清生字字音;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有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播放录音)
生认真听范读,在书上做标记。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都听清了吗,会读了吗?还有困难吗?”
师生交流,学生说说感觉困惑的地方,暂不做解答
师:“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几个加点字字音,同学们能读准吗?谁来试一下。”
( 投影出示生字:昳丽 窥镜 暮寝 朝服衣冠 谤讥 市朝 间进 期年)
生踊跃举手读。读完师生共同纠错、评价。
师:“会读生字词,是能准确朗读课文的前提,下面,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课文朗读得怎样了。”
指生试读课文,读完师生共同评价,指导改进。
师:“听同学们朗读的这么带劲,老师也想参与进来读一段可以吗?”
师生配合朗读课文。学生点评。
(二)翻译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读准课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同桌为单位讨论解决。”
生先自己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然后同桌交流。
师巡视,适时进行指导。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还有通过工具书,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生将同桌两人都有困惑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交流解决,扫除理解障碍。
师:“课文中有几个词句不好理解,老师将它们挑出来,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投影出示几个课下注释里没有的词语,两个重点句子,)
词:①朝服衣冠
②妻之美我者
③闻寡人之耳也
句: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生试着翻译。
(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强调明确:“服”,本义是衣服,在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服;“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为……美;“闻”使动用法,使……听到。后面两个句子:第一句要翻译时要注意句式是倒装句;第二句要结合语言环境采取意译法。)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简洁的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指生概括大意。
(三)探究重点句段,体味邹忌的讽谏艺术,分析人物形象。
师:“‘邹忌讽齐王’ 和‘齐王纳谏’是本文中心事件,哪些段讲“邹忌讽齐王”这层意思,哪些段讲‘齐王纳谏’这层意思呢?”
生浏览,明确答案:第二段中心意思是讲“邹忌讽齐王”,第四段的中心意思是讲“齐王纳谏”。
品读邹忌讽齐王句段,体味邹忌的讽谏艺术。
(投影邹忌讽齐王4句话)
师:“请同学们读第二段,思考问题:邹忌怎样讽谏齐王的?使用了怎样的手法?”
学生朗读,列表帮助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明确答案。
邹忌 齐王
妻 → 私 → 宫妇左右
妾 → 畏 → 朝廷之臣
客 → 有求 → 四境之内
受蔽 → 类比推理、设喻 → 受蔽(甚矣)
(明确:由日常生活小事入手,联想到国家大事,采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向国君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娓娓道来,形象生动。)
师:那么,想象一下,邹忌会用怎样的语气劝告齐王?请以邹忌的口吻读一下。
(师生交流明确:从“诚知”二字可以看出邹忌的诚恳,对国事的忧虑,应当以一种郑重恳切,又易于让国君接受的语气来读。)
小组试读,每组推荐一人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评议,指导读好。
品读齐王纳谏句段,把握齐王性格特点。
师:“齐王对邹忌进谏第一个反应是什么?”(生答师板:善)第二个反应呢? (生答,师引导得出板书:三赏,)
师:“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给齐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生答师板:三变)
“‘王之蔽’还有没有?”(生答师板:除弊兴利)齐国最终走向了大治之路。(师板书“大治”)
师:“历史上,比干因进谏而被剜心,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比起他们,邹忌真是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明君,臣善于进谏,君善于纳谏,正是君臣之间的这份默契配合,是齐国走上了大治之路,为以后的称霸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那么,从这一部分的描写中,你看出齐王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词句来谈一谈。”
(提示学生抓住重点句,如“善”、“ 乃下令”、三赏的具体措施等把握齐王的形象。学生答出爽快干练、有所作为、从善如流、善于纳谏等均给予肯定。)
揣摩关键词语,展开想象,感受邹忌的形象。
师:“读课文第一段我们可以得知,一件与徐公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却让邹忌“暮寝而思之”,那么,同学们联系课文,想象一下,他心里都想了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描述。
(鼓励学生大胆而合乎情理的想象,师适当引导:注意联系上下文,身为一国之相,由比美这件小事,他会有怎样的感悟?考虑到进谏的必要性,他会向齐王进谏,他会考虑以何种方式进谏,进谏会给齐国带来怎样的变化等等,或许,怎样进谏,齐王会有怎样的反应,进谏会产生的效果,齐国的大治,这一切都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中。)
师:“读到这里,邹忌的人物形象在我们是不是更加丰满了呢,联系整篇课文说说你觉得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各抒己见,鼓励畅所欲言,像善于思考、知微见著、做事讲究方法等都要给予肯定)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诽谤(fěi) 进谏(jiàn) 宫妃(fěi)
B.衣冠(guān) 畏惧(wèi) 寝室(jǐn)
C.蒙蔽(bì) 间进(jiàn) 期年(qī)
D.邹忌(jì) 窥视(kuī) 昳丽(y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D
A.邹忌 纳谏 讽刺
B.昳丽 孰与 窥镜
C.畏怯 偏爱 寡人
D.面刺 蒙敝 伫立
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C
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B.朝服衣冠(穿戴)
孰视之(通熟,仔细)
C.客之美我者(美丽)
谤讥(诽谤)
D.王之蔽(受蒙蔽)
皆朝于齐(朝见)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
A.邹忌是个爱美之人,经常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和客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
B.邹忌能从与徐公比美的事中发现与人比没好处。
C.邹忌从切身感受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
D.齐王听从邹忌的讽谏后,两年后达到内政修明。
5.翻译下面句子。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阅读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错误的一项是( )B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B.能谤讥于市朝(诽谤,污蔑)
C.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广开言路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的是“国内修明政治”。 “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二)课外阅读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学生。 ②女,同“汝”,你。 ③彘(zhì),猪。 ④婴儿,小孩。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女还(回来) B.顾反为女杀彘(返回)
C.特与婴儿戏耳(开玩笑) D.遂烹彘也(烧煮)
2.下列加点字“之”,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①曾子之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②其子随之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它,指猪)
④妻止之曰(他,指曾子)
⑤听父母之教(的)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D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A.今天儿子被欺骗,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B.今天儿子被欺骗,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C.今天你欺骗儿子,就是教儿子学会骗人。
D.今天你欺骗儿子,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B、C
A.曾子之妻答应“杀彘”,只是为了哄骗儿子。
B.曾子要“捕彘杀之”,是为了使妻子信守诺言。
C.曾子认为,孩子是无知的,全靠有学问的父母来教诲。
D.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