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教案 > 教育资源 > 九年级语文教案

隆中对复习教案

[移动版] tjz

      濮阳市油田第十八中学初三语文《导学练》

主备人:田建增

【时间】2013年   月    日  【课时】2  姓名___  家长签字__   

17、隆中对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的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一次多义,辨析、说出词类活用象。

2.能够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概括归纳要旨及战略方针。

复习导学  

一、作家作品

《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 ,字___ _ 朝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__ 家。著《三国志》,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_ 》《_ 》《_ 》《_ 》合称《四史》。对,_____ 。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二、整体感悟  

1、根据文章信息,将所缺部分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___

第二部分(第2段):__ 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__ 段):刘备往见,诸葛亮___

第四部分(第__ 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根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

诸葛亮:

三、字词句  

(1)给下面句中划横线的字注音。

为《梁父吟》(          )   时人莫之也(          )因人(          )

此人可见(      )     不可屈致  (         )   三往  (          )

天下(        )           遂用猖獗(          )  然志  (          )

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 此天所以资将军(     ) 尽南海  (        )

英雄(      )      保其岩阻(       )        与亮情好密(        ) 

亮(         )  力(          )    此天所以资将军(          )

存恤(          )  帝室之(          )      食壶浆(          )

(2)积累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       自董卓已来(          )

四、问题探究  

1、第一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_____ ;“时人莫之许”从_ 面衬托,说明____ ;“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_ 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_   埋下伏笔。

2、第二段写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3、“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和心情?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