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语。2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3背诵夸父逐日。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是《女娲造人》。现在我们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童话专题地址:/base/Special/tonghua/Index.html
二、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3、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问题研讨, 教师点拨: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4、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5、指导学生当堂背熟课文。
四 拓展探究 你还了解那些中国的古代神话?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与练习:背诵《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第二课时
导入:古往今来,像“不明飞行物”“麦田怪圈”等现象,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和争论,其实人们对于自己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的探索争论早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今天我们就学习反映这种探索精神的文章《两小儿辩日》。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悟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2、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teach/2680.html
3、自由读课文,学习本文的生字。
指名读文,纠正字音。[盂:yú 音易错读为yū;指盛液体的敞口器具。 沧:cāng 音易错读为qiāng;指青绿色。 汤:tāng 指热水,开水。]
4、四人小组讨论、翻译,可以互相提出问题,交流学习成果。
5、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疏通文意。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四、教师小结:本文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五、拓展探究:学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说明什么?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