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诗两首》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
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词语注音注释。
撑着( ) 彷徨( ) 青荇( ) 凄婉( )
惆怅( ) 浮藻( ) 河畔( )颓圮( )
笙箫( ) 漫溯( ) 斑斓( )长篙( )
2、解释下列词语。
【彷徨】
【寂寥】
【太息】
【颓圮】
【斑斓】
【漫溯】
3、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国)著名诗人。他的创作对本国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______________是一位独具风格的______________(国)现代诗人。他吟唱着20世纪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答案】
1、chēng páng huáng xìng wǎn chóu chàng zǎo
Pàn tuí pǐ shēng xiāo sù lán gāo
2、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静;空旷。
叹息。
坍塌,破败。
灿烂多彩
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进。
3、(1)普希金 俄 文学 语言 《叶甫盖尼·奥涅金》
(2)弗罗斯特 美 象征 哲理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①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答案】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答案】
它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这首诗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试一试。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 ,不要_
(二)《未选择的路》
1、听一听。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听录音,在听的时候做好圈点批注,思考下面的问题。
2、读一读。
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
3、想一想。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
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答案】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答案】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三)合作释疑: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答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你觉得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答案】
(答案不求一致。譬如:《未选择的路》: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悲伤(bēi) 忧郁(yù) 普希金(pŭ) 瞬息(shùn)
B.怀恋(liàn) 伫立(zhù) 涉足(shè) 丛林(cóng)
C.萋萋(qī) 幽寂(jì) 诱人(yòu) 清晨(chén)
D.污染(răn) 延绵(mián)叹息(tàn) 脍炙人口(huì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形容草长得衰败的样子。)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未来。(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3.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口吻,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B.《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政治抒情诗。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诗人在严峻艰苦年代里的座右铭。
D.《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4)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C.比喻 想像 想像 象征 D.拟人 想像 想像 象征
6.根据例句仿写。(4分)
例句:路,是探索者纵深的想象;路,是跋涉者不渝的伴侣。
仿写:书, ;书, 。
【答案】
1.D 点拨:“脍”应读kuài。
2.A 点拨:应为“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3.A 点拨:B项应为“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C项应为“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D项应为“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4.B 点拨:因为《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5.A 点拨:其他几项分析不恰当。
6.如:书,是求知者不懈的追求。书,是攀登者向上的阶梯。
点拨: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一切都是瞬息”中的“瞬息”能否用“一会儿”来代替,为什么?
2、从全诗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3、从全诗中找出一组同义词。
4、对末节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末节诗是诗人笑对苦难和忧郁的心声,劝说的口吻里,充满了关爱的情感。
B.“未来”写出了期待的美好,“现在”点示暂时的忧郁,“过去”意味着亲切的回忆。
C.“永远”写出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天长日久,“瞬息”写出再大的“忧郁”不过是过往云烟。
D.这首诗应用豪迈铿锵的语气读出诗人所抒发的真诚的情感。
【答案】
1、“瞬息”比“一会儿”时间更短,诗人的乐观就此体现了出来。提示:从时间长短上看,诗人把再大的忧郁当成是过往云烟,体现诗人的乐观。
2、快乐-悲伤;永远-瞬息。
3、悲伤-忧伤
4、D
二、课外语段阅读。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粘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雪花”具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其理由。
3、诗中那个“有朱砂梅的清香”的她指什么?
4、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雪花”形象?(5分)
【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的热切渴望和不懈追求。
点拨:第一、二节可以看出作者的渴望,第四节可以看出对其不懈追求。
2、一是自由,无拘无束:“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飞飏,飞飏,飞飏”。二是执著:“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点拨:抓住关键词即可。
3、诗人心中的人生理想。
点拨:仔细品诗,即可找到答案。
4、诗中的“雪花”其实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诗人通过对“雪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
由理想的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