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中华文化 > 中国历史

唐朝历史简介

[移动版] 作者:佚名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
时间

即位
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武德 618 高祖 李渊 (618) 53 9 70 父李柄,袭封唐国公,隋柱国大将军 年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中任岐州辞史,荥阳与楼烦二郡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同年五月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入长安,立杨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恭帝),国号唐,改元武德
贞观 627 太宗 李世民 (626) 28 24 51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宫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及其诸子,遂被立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尊高祖为太上皇
永徽 650 高宗 李治 (649) 22 35 56 太宗九子 即位前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其长兄太子承乾被废而被立为太子,太宗死,嗣位
显庆 656
龙朔 661
麟德 664
乾封 666
总章 668
咸亨 670
上元 674
仪风 676
调露 679
永隆 680
开耀 681
永淳 682
弘道 683
嗣圣 684 中宗 李显 684          
文明 684 睿宗 李旦 684          
武周: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
神龙 705 中宗 李显 (683)
(705)
28 2,6 55 高宗七子 以皇太子嗣位,则天皇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武氏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圣历元年(698年)召还东都,复位为皇太子,神另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乘武则天病危,拥中宗复位,复国号为唐
景龙 707
唐隆 710 少帝 李重茂 (710) 16 1个月   中宗幼子,
为后宫所生
,曾被封为温王
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后,秘不发丧,伪造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三天后即位,由韦后临朝,相王李旦执政。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后,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策划拥李旦复位,李重茂毫无知觉。甲辰日,李重茂照例早朝,登上宝位。待大臣到齐,太平公主大声说道:“嗣君准备让位给叔父,各位大臣以为如何”。大臣们事先早已通气,齐声赞成,说理应立长君。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声说道:“人心已经都归向相王,这已经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下来吧”李重茂木然呆着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将他拖下皇座。李旦走上皇座坐下,李重茂只得含泪到下首站着,被降封温王,又改封楚王。史称唐殇帝(唐少帝)。不久,李重茂兄,谯王李重福拥兵据洛阳,不服李旦而自行称帝,封殇帝为皇太弟。未几,李重福兵败身死,殇帝不知所终。
景云 710 睿宗 李旦 (684)
(710)
23 7,3 55 高宗八子 684年,武后废中宗,立李旦为帝,武后称帝,降李旦为皇嗣。中宗复位后,封旦为相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临朝摄政,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诛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旦让位于太子隆基,自称太上皇
太极 712
延和 712
先天 712 玄宗 李隆基 (712) 28 45 78 睿宗 三子 即位前封楚王,后封临淄王,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李隆基等诛韦后,拥李旦为帝,隆基被立为皇太子,712年,受禅即位
开元 713
天宝 742
至德 756 肃宗 李亨 (756) 46 7 52 玄宗 三子 初封陕王,蓰封忠王,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李亨被立为皇太子,755年,安禄山叛乱,次年六月陷潼关,亨随玄宗出逃,至马嵬驿,与玄宗分道,北上灵武,七月,即帝位于灵武,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乾元 758
上元 760
宝应 762 代宗 李豫 (762) 37 18 54 肃宗 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后封楚王,蓰封成王,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2年以太子嗣位
广德 763
永泰 765
大历 766
建中 780 德宗 李适 (779) 38 27 64 代宗 长子 初封奉节郡王,进封鲁王、雍王、764年被立为皇太子,代宗死,以太子即位
兴元 784
贞元 785
永贞 805 顺宗 李诵 (805) 45 46 德宗 长子 初封宣城郡王,进封宣王,德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以太子即位,改元永贞,实行革新,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帝退位,称太上皇,在位实八个月
元和 806 宪宗 李纯 (805) 28 16 43 顺宗 长子 初封广平郡王,顺宗时被立为皇太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被官逼顺宗退位,拥立太子
长庆 821 穆宗 李恒 820年 26 5 30 宪宗第三子 初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元和七年被立为皇太子,宪宗死,以皇太子即位
宝历 825 敬宗 李湛 824年 16 3 18 穆宗长子 初封鄂王,长庆二年被立为太子,穆宗死,以太自嗣位,后被宦官刘克明杀死
宝历 826 文宗 李昂 (827) 19 14 32 穆宗第二子 即位前封江王,宦官刘克明等杀敬宗,拥其弟李昂既帝位
827
开成 836
会昌 841 武宗 李炎 (840) 27 7 33 穆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等拥立李炎为皇太弟,废太子成美为陈王,文宗死,炎以皇太弟嗣位,后以服用金丹病死
大中 847 宣宗 李忱 (846) 37 14 50 宪宗第十三子,穆宗弟 穆宗时封光王,武宗时立为皇太子叔,武宗死,由宦官拥立为帝,后服用长生药中毒而死
大中 859 懿宗 李凗 (859) 27 15 41 宣宗长子 武宗时封郓王、宣宗死,宦官王实等矫诏,立以为皇太子,旋即位
咸通 860
咸通 873 僖宗 李擐 (873) 12 16 37 懿宗第五子 即位前封晋王,懿宗病死,宦官刘行深等杀懿宗年长诸子,立擐为皇太子,懿宗死,擐嗣位
乾符 874
广明 880
中和 881
光启 885
文德 888
龙纪 889 昭宗 李晔 (888) 21 17 38 懿宗第七子 懿宗时封寿王,僖宗病死,宦官杨复恭立晔为皇太弟,僖宗死,晔即位,天复四年(904年)朱全盅、忠逼帝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杀之
大顺 890
景福 892
乾宁 894
光化 898
天复 901
天佑 904

天佑

904 哀帝 李柷 (904) 13 4 17 昭宗第九子 乾宁时封辉王,天复四年(904年)八月,朱全忠杀宣帝,立柷为皇帝,天佑四年(907年)帝僤位于朱全忠,唐亡,帝被封为济阴王,次年被鸩杀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1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2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隋代周后,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隋帝杨侑遂建“唐”朝。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为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唐朝历史
   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缢死.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废杨侑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遇害。隋朝灭亡,立国共三十八年。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退位,是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
   贞观之治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后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日月当空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太宗也废掉他们二人,最后立虽仁无能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高宗在太宗晚年,与唐太宗的才人武氏,既武则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为了与萧淑妃争宠,主动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内统治时期,武后为了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韦氏当权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盛世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领域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查看更多唐朝 中国历史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