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高中语文 > 四册

高中课文正反解读——《雷雨》

[移动版] 作者:505565700

《雷雨》  

【课文故事】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课文正解  

一曲灵魂孤独者的葬歌  

《雷雨》演绎的是一幕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剧,一曲雷雨也无法冲刷净的孤独者的葬歌。  

在这群穷得只剩下金钱的情性男女面前,爱情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为此,他们在情欲的大海中翻滚、挣扎。可命运弄人,情亦闹心,一场大雷雨并没有洗涤他们昔日的孽缘,一场情感的纠葛并没有释放他们内心的孤独,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在一个撕心裂血的时刻,他们以集体殉葬的形式实现了自己灵魂的解脱。  

  周朴园,一个伪善而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曾留学德国,深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方式。回国后靠克扣小工的卖命钱发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曾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双手沾满了劳动者的鲜血。在矿上,他是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   

  周朴园,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侏儒”家长,他貌似强大,实则是一个冤大头。在家庭生活中,他把自己粉装饰成封建“老爷”,独断专权,装腔作势,既控制着自己的妻子,又遥控着自己的儿子,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自由。在夫妻关系上,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好丈夫,表面上很关心妻子繁漪,实质上是要他做“顺从的楷模”,不惜用封建家长式的手段来软化她,驯服她,控制她。  

周朴园,一个始乱终弃的情场老手。自私、伪善是他的本质特征。他与侍萍的分手是封建家长棒打鸳鸯的结果,他也成了金钱与爱情两重选择中的背叛者,由此,愧疚与赎罪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他怀念旧情人,把家具都按情人侍萍“生前”的样子排列;他记挂着旧情人,把她当成填补自己内心空虚的美丽化身,但当她真的出观,他又为她的出现而大为恼火,他害怕她会有损于他“五子登科”的地位,他害怕自己内心深处珍藏的一切美好念想会成为无休止的纠缠。  

最终,他成了这样的一个人,一个除了钱,什么都已背叛了他的人。工人与他斗争,揭竿而起的是他的亲生儿子鲁大海,从此,他成了孤家寡人;情人唾弃他,从此,一切填充灵魂空虚的怀念化为了一泡孤独的眼泪;妻子背叛他,从此,一切男人的尊严随着妻子与儿子周萍的乱伦而烟消云散。  

就这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俨然成了命运的弃儿,独自品尝着作茧自缚的苦酒。自此,他连颐指气使的对象也没有了,只能坐在封闭的老屋中发呆,只能无奈地逃入教堂,在灵魂的忏悔中洗涮自己的罪恶,救赎自己的灵魂,试图找回自己灵魂的家园。  

繁漪是一个旧式知性女人。她既要求个性解放,不甘于无爱婚姻的束缚,但又贪图安逸和享乐;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淫威”,拒绝他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顺从的楷模”;她虽能洞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却不能与之分道扬镳,走出家庭的雷池。  

繁漪是个敢爱敢恨的魅惑女人。她为了缝合内心的空虚与寂寞,铤而走险,与丈夫的儿子周萍玩起了高空走钢丝的情爱游戏;她虽已明白周萍纯粹是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爱情的稻草”。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然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真相大白的时候,这个“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的具有“原始蛮性”的女人,在感情屡遭欺骗,灵魂被扭曲,一切都将化为灰烬的时候,她那在寂寞和空虚中长期蕴蓄起来的能量竟如火山般爆发出来,最后在歇斯底里中,亲手引爆了这个罪恶的家庭,把这个家庭的一切隐私公之于天下。  

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步母亲后尘的四凤如疯了般失魂落魄地逃窜,一根漏电的电线送她进入了天堂;单纯而充满幻想的周冲在在爱情遭遇短路后,带着遗憾,带着为爱情陪葬的情绪触电身亡;而在爱情高空走钢丝的周萍,早已筋疲力竭,无地自容,只感到天旋地转,五雷轰顶,最终用一颗罪恶的子弹结束了自己龌龊的灵魂。  

爱已离去,恨也悠悠,夫复何求,于是,繁漪和侍萍这两个被爱情和亲情掏空了灵魂的女人,在万念成灰中,只好带着孤独的灵魂去疯狂……  

钩沉《雷雨》台词的艺术魅力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戏剧则是台词的艺术。因此,不朽的作品,往往集合着许多充满魅力的语言。  

在《雷雨》中,无论是主人公周朴园,还是其他男女,我们都能通过作者精心打磨的台词来窥透其内心世界,感悟其性格张力。  

就拿周朴园与侍萍的对话来说,不但穷形尽相地勾画出了周朴园和侍萍的个性,而且为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周:梅家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份。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的夜里投河死的。  

从周朴园的台词来看,其两重人性彰现无遗,一方面,说明他对侍萍还是充满真情的,所以他不吝惜用“年轻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来称呼她;另外,也说明他因如今婚姻生活的不和谐,而非常怀念过去那个单纯漂亮,善感人意的侍萍。另一方面,说明他是伪善的,为了求得自己心灵的平衡,他不惜把别人的痛苦和不幸当作抚慰自己心灵的良药;明明是自己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而绝情地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侍萍母子扫地出门的,却还如此轻描淡写地用“忽然地投水死了”来掩饰,可见其卑鄙无耻到了何等程度。  

而从侍萍的台词来看,周朴园的旧事重提无疑是在自己的心口上插上一把刀,无疑是在自己刚刚愈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因此,一想到自己所遭受的巨大痛苦竟然被周朴园说得如此漫不经心,内心的愤怒陡然升起,情感的旋涡陡然翻滚,便不露声色地反唇相讥: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也就是这样一句话,将周朴园的冷漠、自私暴露得天地昭然。  

因此,在我看来,“忽然”一词,无论对谁,都像一把扎人不见血的冷刀子。  

在《雷雨》中,情感的波澜是伴随着台词的推进而推进的,情节的一波三折也是通过台词来演进的。  

当站在面前的这个似曾相识的人对三十年前无锡“出名”的事也了如指掌时,周朴园的心跳开始加速,对眼前这个人充满了警觉。  

周:(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这一闪电式的盘问,无疑显露了他内心的虚弱,但是,侍萍却作出了迅捷的回答,并且加上“老爷”这一标明职业身份和地位的称呼来掩盖,周朴园的心也随之沉了下来。  

但是周朴园刚刚落地的石头,又被“投水的母子被人救活了”的话题激起,这不啻是晴天霹雳,于是,他急于想知道面前这个人是谁。  

周:(忽然立起)你是谁?  

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从周朴园的追问里,不难看出他此刻的紧张与惶恐。但侍萍并没有被周朴园的气势压住,而是巧妙地用“我是这儿四凤的妈”来加以掩饰,既针锋相对,又不露痕迹,而感情潮汐的爆发也已达到临界点,为剧情的发展再次蓄势。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而翻捡旧衬衣的话题以及侍萍如数家珍的应答,终于使周朴园认出了眼前的人,一时百感交集,似打翻了五味瓶。  

周:(徐徐起立)哦,你,你,你是  

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这时的周朴园,面对自己三十年前始乱终弃的旧情人,急巴得连话也讲不连贯,但是,读者切勿理解为这是激动,而应是神经的高度紧张,是虚弱内心的裸露。而“伺候”一词,既表示了侍萍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也交代了她人生命运的根源。正因为,她与他是两个不同阵营的人,才造就了这一场罪孽婚姻的诞生。   

就这样,一场暗战顷刻间转化成了一场刀光剑影的遭遇战,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更耐人咀嚼。  

周:谁指使你来的?  

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玩味中,读者会发现,一个“指使”,既看出了周朴园内作为资本家的本性,在他眼里,也许所有人都是冲他的钱而来的;也看出了他虚弱的本质,干了坏事后内心不得安宁,就连半夜也怕鬼敲门。而对于侍萍来说,一切似乎只能用“命”来解释,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徒劳的。而“我以为你早死了”,纯当是侍萍对周朴园的诅咒。  

周: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从周朴园的话中,我们不难感觉到,在周朴园的潜意识里,孩子被你抱走了,就算是我的亲骨肉,也已与我无关了,而作为母亲,她却无法与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彻底划清界线。  

由此可见,只有艺术的语言,才能淋漓尽致地显露人性的弱点和光辉,才能将情感推向高潮。  

查看更多雷雨 高中语文必修四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