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问题探究
华语网 雪园
1、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
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
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
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
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
2、判断句在本文中是如何呈现的?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停顿;“也”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这样的判断句学生在初中时即学过一些,可以略作梳理。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个判断句中包含了因果关系,“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
3、作者为什么要写“仆道”石碑上文字“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作者写“其文漫灭”的“仆碑”上“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说明今人称褒禅山为“华山”是错误的。也为后文“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提供事实根据。
4、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前洞和后洞的?这样的比较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