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高中语文 > 一册

再别康桥原文、写作背景、朗读、内容赏析

[移动版] 作者:周国安

再别康桥①

徐志摩

  写作背景: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诗歌正文再别康桥朗读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徐志摩简介与生平 

赏析: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

查看更多课文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