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的主旨,说说自己对“宽容”的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守旧和革新相互斗争的故事,给读者一个历史的视角,只在最后一段,才委婉间接地写出自己的意愿。教师要给学生以引导,从感性认识中,得出对“宽容”的理性认识。
二、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解读故事的寓意。课文对人类思想斗争的发展历史作了典型的归纳,读者可以从中相应分析出人类某些思想、行为特征。
1“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说明“无知山谷”中的人们的愚昧、封闭。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崇拜前人的经验;而他们奉为经典的“古书”,“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更表现出他们的无知和可悲。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书,就妄加膜拜,进而奉为“神圣”,不敢怀疑,不敢创新。人类往往依赖前人的智慧,而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往往以神秘主义的态度,把前人的思想、精神奉为“神圣”,给予虔诚的宗教式的崇拜。这也许是愚昧时代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吧。
2“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这不仅是“无知山谷”,在人类社会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厚古而薄今,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抱着过去的教条不放,是守旧势力突出的表现。
3人类是社会化的生物,最大的恐惧往往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被摒弃于群体之外。
4律法是时代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代表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的意志。“守旧老人”以“律法”来巩固“无知山谷”的秩序,清除思想上的异端。历史上许多迫害进步思想的例子,就是以“律法”的形式进行的,如“宗教裁判所”判处主张“日心说”的布鲁诺火刑,就是众所周知的实例。
5面对变革的形势(比如出现社会危机等),守旧势力总会引经据典,以空话、谎话来安抚、欺骗民众,并且自欺欺人。“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这样的预言,表现他们的愚昧可笑和黔驴技穷。
6人们可以因为思想、组织、律法上的恐惧而逆来顺受,但是一旦他们意识到以往的秩序没有希望的时候,就会产生反抗,产生勇气。失望总会把安于现状、麻木不仁的民众推向变革的阵营。
7人们感谢时代的先驱者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人类的历史总会记住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但是“感恩朝礼”会不会造成新的崇拜,牺牲的先驱者现在成为“智慧老人”这一新的偶像,取代了“守旧老人”,成为新的精神权威,他是否又成了新的不可亵渎的神圣?历史的事实,见证了许多这样的轮回。
三、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开阔视野,跨学科进行学习,从大的范畴来理解课文的主旨。相关的史实很多,古今中外都有,政治上如中国从商鞅变法到现在的改革开放,西方的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等;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及理论创新,造成人类思想的大转变、大进步等。搜集有关历史资料,积累相关历史知识,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