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09年中考试题卷语文
温馨提示: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先将成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更正错别字后的正确字写在括号内,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语抄写在田字格里。(4分)
忍俊不jīn( ) chà紫嫣红( ) 言简意该( ) 不屑置辨( )
2.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臣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面对金融风暴,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危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的信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
3.把下面歌颂教师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三尺讲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一支粉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帐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贝尔纳说。
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8分)
(1)祖国六十华诞,神州普天同庆。今年是建国60周年,假如你所在班级开展“祖国,你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50字左右)(4分)
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钟灵毓秀的湘中腹地娄底,曾孕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请你从下列娄底历史名人中〖ZZ(〗任选一人〖ZZ)〗作简要介绍。(50字左右)(4分)
曾国藩 陈天华 蔡和森 罗盛教 罗辀重 卢天放
示例:蒋琬,娄底双峰人,三国时期政治家。他继承诸葛亮事业,辅佐刘禅治理蜀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B.山米小心地从鹅群中穿过,一边走一边阿谀地说:“乖鹅噢!”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C.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
(狡猾:形容耍花招、使手段,极不老实)
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素裹:原指妇女淡雅的服饰,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8.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司马迁——《细柳营》——汉代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代
D.斯威夫特——《鲁滨逊漂流记》——英国
二、阅读(40分)
(一)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