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济南市2011年初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移动版] 作者:程泳淋
Thn21.com,华.语.网

济南市2011年初三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友情提示:如有需要,请点此免费下载11年济南中考试卷word版,格式完整。

1.按要求默写。(共8分,每小题1分)

A.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C.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E.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

F.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G.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H.看,像牛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你才能拥有一种厚实的质地与底蕴。①就像花草的种子在穿越了沉重黑暗的泥土后,才能更好地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就像苍鹰在跌打下无数根羽毛后,才能锤炼出更为强健的翅膀。②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砺,使你拥有了花的芬芳、苍鹰的刚强。这样的成功,不仅会成就一个好的结果,更会成就一个人。

A.仿照文段中①处画线句,写一个句子。(要求:不能直接搬用文段中的句子)

示例:就像花草的种子在穿越了沉重黑暗的泥土后,才能更好地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就像                                  ,才能                        。

B.文段中②处画           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3.名著阅读。(5分)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① 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 ① 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① 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① 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① 曰:“公乃吾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① 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

A.上面选段是《三国演义》中许攸投奔___________(人物①的姓名)的情节。这一情节是小说后文,人物①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战中取得成功的关键。(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这首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5.请描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展现的画面。(3分) 

(二)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诘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⑤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⑥。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shuì)亡……。” 虢君作色而怒。 

……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 

【注】①虢(gu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自伐:刚愎自用。③谄谀亲贵:信用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小人。④踳(chuǎn)乱:杂乱。⑤御:车夫。⑥腶(duàn)脯粱糗(qiǔ):肉及粮食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块:大土块。⑨逊:悄悄地溜走。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知  之  何  以  不  谏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 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    ②知寡人亡邪   亡:_____________

8.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①恢弘志士之气       ②何故储之            B. ①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御以块自易

C. ①至于泽中           ②皆以美于徐公        D. ①为禽兽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的重要性。(都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Thn21.com,华.语.网
查看更多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 济南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