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内江中考语文试卷,完整Doc格式请点此下载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A.一日,乘车前往天峰山,下车后,一阵淡淡的馨(xīn)香随风飘来,沁(qìn人心脾。
B.暮色驮着黄土地的坚韧,穿行于崇山峻岭间,一个远行者背着背篓,盛着对传统的守望,衣衫褴褛(lánlǚ),吟唱的歌声,是他唯一的欣慰(xūnwèi)。
C.那一座座逶迤(wēiyī)连绵的青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屏,一片片嫩黄的油菜花,一片片粉红的桃花,一片片洁白的梨花,各具神采,争奇斗艳,宛如(wǎnrú)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D.一夜突如其来的雷雨裹挟(guōxié)着大风将一树黄叶扫落,只剩下难得一见的粗壮枝干和已经生出新芽的密集树丫,演绎(yǎnyì)着新旧交替的乐章。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瘦骨嶙绚 猝然长逝 悲欢离合 恍然大悟
B.忧心衷衷 孜孜不倦 荡然无存 珊珊来迟
C.天衣无缝 重峦叠嶂 微不足道 随机应变
D.对答人流 怒不可遏 断章取意 顶礼莫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木间,彩蝶三五成群,用它们的翩翩舞姿展示生命之美。
B.5月9日,历经两年多建设的内(江)遂(宁)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内江高速公路的十字架交通枢纽。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D.在“5·12”汶川大地震四周年之际,深入我市部分灾区,实地见证了他们灾后生活的变化,感受他们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4、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赤壁之战”。
B.《水浒传》中,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C.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繁星》《春水》是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5、依次填入下文括号中的词语,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内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落脚点要放在“特”字上。首先是( ),内江是省内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是位于成渝经济区最中心的节点城市,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特大城市,规划要用活用好这些特殊资源,为城市的快速发展谋好篇、布好局;其次是( ),内江要加快、加速发展,规划编制上要有科学和适度超前的眼光,要为内江城市未来十年的快速崛起指明方向;第三是( ),要深入挖掘内江文化特色,要突出打造内江教育品牌,要加快建设成为成渝两地的体育中心,要依托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看病疗养胜地;第四是( ),充分利用好内江所具有的甜城湖这一其他城市所没有的资源,把内江规划建设成为风景如画的山水城市。
①“特色”②“特优”③“特殊”④“特快”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9题。(12分)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撌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露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饮少辄醉 未百步辄返
B.滤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闪光之乍出于匣也
C.惟危楼一座 惟此官也
D.闻说双溪春尚好 风力虽尚劲
7、下列“之”字用法与“脱笼之鹄”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辍耕之垄上 B.何陋之有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从城居不见春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逐层写出了郊外早春的诱人春色,抒发了作者对春色的眷恋珍惜之情。
B.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C.本文语言清丽有生气,比喻新鲜贴切。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写出了雪后春山的无限美好。
D.本文虽为游记,但并非单纯记游之作,它还通过写景有所寄托,即文中所说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名句积累。(6分)
10.用课文原名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5)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能够表达主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1-16题。
(一)7分
①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②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1、文中“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生面别开”的情景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2、文中说“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下面两首民歌分别属于“种种不同方式”中的哪种方式?(2分)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蓝花花》)
②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刘三姐》)
①
②
13、文中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人物描写中哪种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二)(10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2〕,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4、文中错误论调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15、作者给了“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一个共同的称号是什么(2分)
16、面对错误论调,作者是怎样批驳的?(4分)
四、作文(50分)
17、最近,在微博上热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经历半年内接连失去丈夫和儿子的悲痛煎熬后,一位在深圳打工的40岁母亲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自己脑死亡的11岁儿子田干的所有器官及遗体捐献出来,帮助5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这位母亲说:考虑了很久,感觉能帮助一个人,就是做一件好事;能救活一个人,就是儿子生命的延续,就能感觉到儿子还在自己身边。
请以“帮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12年四川内江中考语文试卷,完整Doc格式试卷请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