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因为资源包较大,以下仅提供txt纯文本预览,word全格式文档请点此免费下载。
语 文 试 卷
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24小题,8页,满分120分(含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但 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学校等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l在下列田字格内规范书写有关句子。(任选其中四题作答,4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
语》中孔子的话:“ 。”
(5)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个诗句:
, 。
(6)踏破铁鞋无觅处, 。(熟语)
2.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要求同学们自主阅读《水浒传》等古典四大名著。
请用一句话概述你所自主阅读的其中一部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初中语文课本中未出现过的)。(3分)
3.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材料给你的启示。(3分)
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捞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死鱼满仓,鱼的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整仓的沙丁鱼中,放进几条鲇鱼。当船仓挤满沙丁鱼时,由于自身的惰性它们会被活活的压死,闷死。而当放人鲇鱼时,鲇鱼生性好动,它们不停地钻动,使沙丁鱼因怕受攻击而拼命游动,激发了沙丁鱼机体的活力,从而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保活期。人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鲇鱼效应”。鲇鱼效应启示我们:
4.汉语中,一些词语在特定场合使用显得非常文雅。说出下边词语所表示的意思。(4分)
令尊: 乡梓: 见谅: 雅兴: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是:
6.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
(2) 7.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古义: 今义:
8,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 (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9.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1) (2)
(二)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
10.“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 。它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2分)
11.诗中押的是 韵。(1分)
12.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 写的《春望》 一诗,诗的颔联“ , ”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2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13—23题。
(一)对联小人生,人生大对联(18分)
读2005年2月28日某报《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一文,颇觉好笑,笑后有感,文与感皆姑存之。
文中说的是某县某镇的一落魄包工头贴春联骂子“不肖”的故事——
2005年春节,该镇一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不肖
下联:坦坦荡荡过此生展望未来
横批:笑看人生
写此对联的主人公姓黄,原是包工头,现已50多岁,有妻室并生下三男一女,均已长大成人,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是一个相当幸福的家庭。但10多年前,黄老板在外包工顺利,腰包钱多了,便丢妻弃子找了个情妇,并公开带回家中,还生下一个男孩。这样引起原妻及儿女的当然不满,从而导致家庭的一分为二:原妻及儿女为一家,黄老板及其情妇和所生儿子为另一家。
最近几年,黄老板事业不顺,荷包“冇”了,甚至难以自养,其情妇见状便不辞而别,丢下现已六七岁的男孩由黄独自抚养,生活甚是艰辛。而其原妻和儿女,则认为黄之窘境,乃其为富不仁所致,应苦果自食,故不肯给予支持帮助。到今年春节,这个黄老板只好带着年仅六七岁的小儿子“冷冷清清过个年”了。
读罢上文,我想,此联可否改为:“冷冷清清过个年养子何故不肖;坦坦荡荡度此生笑话焉能得传!”故事的主人公至今未能明白养子为何“不肖”?还在用“坦坦荡荡”来为自己辩护! 当然,人要面目树要皮,虽然他是打肿脸充胖子,却也可看出他已在“冷冷清清”的处境中自思余生应当“坦坦荡荡”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是啊,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不管有意无意,现实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得如何,得由观众来评价。要当心一不小心演成了反角、丑角,或让万民唾骂,或成于古笑传!像故事里的“黄老板”,就实在演得不怎么样,以致落得个鸡飞蛋打,为人耻笑。
一个过惯了“黄世仁” 日子的,一下子要他过“杨白劳”的春节,也确实是难为了他:昔日丢妻弃子多“神气”,今朝众叛亲离好冷清。难怪他顾不得旁人笑话,顾不得“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要用对联来发泄一番了!——其可怜之至,一般人是难以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