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泸州市二O一三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移动版] 作者:飘零书生604
Thn21.com,华.语.网

泸州市二O一三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10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1至2页,第二部分2至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共10分)

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哂笑(shěn)     炽痛(zhì)     默契(qì)      毛骨悚然(sǒng)

B.蚱蜢(zé)       锃亮(zèng)    剽悍(piāo)    孜孜不倦(zī)

C.媲美(pì)       窥视(kuī)     干瘪(biě)      叱咤风云(chà)

D.绯红(fēi)       愤懑(mèn)     雾霾(mái)     泸州老窖(jiào)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拮据                    怂恿                    老当益壮                   锋芒毕露

B.篡夺                     鞭挞                    转弯抹角                   锐不可当

C.挖掘                    辐射                    粗制烂造                   中流砥柱

D.诓骗                    博客                    胆战心惊                   众志成城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选手的导师,招来诸多质疑,韩红却劝大家不要吹毛求疵,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

C.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其小说塑的上官鲁氏、孙眉娘等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D.泸州的区位优势毋庸置疑,它是沟通川、滇、黔、渝的一个重要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4.下列各句没有毛病的一项是【B】

A.通过加大对市场上各类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使得许多不法商家纷纷被曝光。

B.一种有效的击溃癌细胞的方式是不供给癌细繁殖所需的食物,即饿死癌细胞。

C.芦山地震,灾区99%的农房受损的原因是缺乏建筑施工技术和防震意识造成的。

D.古蔺通过加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和起点的方式,实现了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5.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便出自其中。

B.中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方法来表现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C.《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回海难等原因等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有趣经历,想像奇异,讽刺尖锐而深刻。

D.《马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物说明某种道理。

第二部分(共100分)

注意事项:1.用0. 5毫米 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部分共5大题,15小题,共100分。

二、古诗文默写(6分)

6.请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__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

(4)___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5)东篱把酒黄昏后,_ 有暗香盈袖___ 。         (李清照《醉花阴》)

(6)____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三、诗词品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8.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

9.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

邹忌讽齐五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何能及 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 公不若 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徐公 何能及 君也                及:赶得上,比得上。

徐公来,孰视之一              孰:仔细,周详。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2)    下列加点词不达意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   D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分)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0.阅读下列文言文,用“/”为画线句子断句,只能断7处。(3分)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之,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Thn21.com,华.语.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