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 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地填写下面的诗文名句。(共7分,每小题1分)
【写字就如做人,必须认认真真、清清楚楚。】
A.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C.晨兴理荒秽,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D. ______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E. 造化钟神秀,_ 。(杜甫《望岳》)
F. _______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G.而现在,乡愁是 __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嶙峋(lín) 酬和(hé) 狩猎(shòu) 浑身解数(jiě)
B. 璀璨(càn) 酷肖(xiào) 执拗(niù) 吹毛求疵(cī)
C. 胆怯(qüè) 繁衍(yǎn) 恻隐(cè) 袅袅烟云(niǎo)
D. 诘难(jié) 匿名(nì) 嫌恶(è) 窸窣作响(xū)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更胜一畴 重岩叠嶂 恼羞成怒 家喻户晓
B. 龙吟凤哕 随机应变 芸芸众声 苦心孤诣
C. 尽态极妍 津津有味 冥思遐想 即物起兴
D. 无与伦比 粼次栉比 顶礼膜拜 慑手慑脚
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按要求作答。(5分)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尽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引自互联网)
A.根据文段内容,为这则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15字以内)(2分)
B.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碎片化阅读。(1分)
C.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句上修改。(2分)
5.名著阅读 (5分)
①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夏天晚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大家都是嘴里不停地讲些个闲话,讲得很热闹,就连蚊子也嗡嗡的,就连远处的蛤蟆也呱呱地叫着。只是他一声不响的坐着。他手里拿着蝇甩子,东甩一下,西甩一下。
A.上面的文段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 ;文中人物①是 。(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
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7. 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名句时,我们应该用 的语气,原因是 。(3分)
(二)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必以分人 B.战则请从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登轼而望之 杂然而前陈者 D.怅恨久之 公将鼓之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选择一句翻译,若两句均译,以第一句计分)(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 “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本文拟就的题目。试从文章详略安排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