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2013年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移动版] 作者:1609541375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 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 斯是陋室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第II卷(共120分)

一、(24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分)

(2)甚矣,汝之不惠!(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诗经•关雎》)

(5)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14、今年3月份,铜仁市对全市开展“整脏治乱,创建卫生县城”的活动进行了明察暗访。下面是对其中5个区县的问卷调查情况(每区县500人参与问卷调查),请你阅读统计表格,回答下面问题。(6分)

非常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碧江区 30.5% 34.5% 28.7% 6.3%

玉屏县 28.7% 30.4% 32.6% 8.3%

思南县 27.3% 32.8% 31.9% 8.0%

石阡县 29.2% 31.7% 31.3% 7.8%

德江县 29.1% 30.9% 31.4% 8.6%

(1)请你研读表格,写出研读结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整脏治乱,创建卫生县城”活动拟写一条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6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5—18题(18分)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5、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谈自立》一文,完成19—22题(18分)

查看更多铜仁 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