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下册语文

枣儿教学建议

[移动版] 转贴

枣儿教学建议

一、就剧本的象征性而言,《枣儿》是一个《等待戈多》式的小戏剧。对剧中象征意义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不能仅作理性的分析,要紧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根据象征手法的特点,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以及剧中的情节和语言所表达的显性意义加以泛化和深化,从而领悟剧中的象征意义。

二、剧中有不少富有象征意味的台词,可以让学生仔细体会。例如以下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都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不能只按字面理解。

(1)老人  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  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儿子就叫“枣儿”。

(2)男孩  (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  和我一样?

男孩  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  (拿起熟枣儿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3)男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