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上册语文

平鲁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知识竞赛试题

[移动版] 1158382131

平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  

语文学科知识竞赛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惊骇(hài)     疟(nüè)子   双曲拱桥(qǔ)   锐不可当(dǎng)  

B.地窖(jiào)    蹿(cuàn)跳   精疲力竭(jié)    荷(hé)枪实弹  

C.瞥(piē)见     赃(zāng)物   眼花缭(liáo)乱   鞠(jū)躬尽瘁   

D.肃穆(sù mù)   荒谬(niù)    巍然屹(yì)立     晨曦(xī)初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宽怒       能耐    惟妙惟俏    残损     

B、古仆      惊皇失措      蟾蜍      劫掠  

C、转弯摸角      天衣无缝     翩然     萌发    

D、胚胎    缓冲      纳凉     丘壑  

3、下面对经典名著描述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阿长  

B、老舍——《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  

C、奥斯特洛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教科书---保尔  

D、孙犁——《芦花荡》——人民解放战争的颂歌——老头子  

4、指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表达方式。(4分)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B、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       )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

5、中国古诗词中描写季节的句子非常多,下列诗词中与例句描写季节相同的是  

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2分)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7、从短语的结构关系上看,下列有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油光可鉴    B、粗制滥造    C、龙吟凤哕    D、美味佳肴  

二、填空题(50分)  

8、文体知识填空(23分)  

(1)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       说明文和      说明文。比如 《核舟记》一文就属于          ,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比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就属于           顺序,而《中国石拱桥》就属于       顺序。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至少写出七种)                                    

。  

(2)记叙文一般分为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文。记叙文写作顺序有                         。               

9、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唐宋时期著名的八大家是:苏洵、   、苏辙、王安石、曾巩、柳宗元、    、    。(3分)  

10、我国明清时代是小说的鼎盛时期,其中号称四大名著的是《        》、  

《        》、《        》、《        》。(4分)  

11、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                      ,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                         。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                   。  

《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                ,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6分)  

12、“文房四宝”指      、      、       、砚。(3分)  

13、根据上联的特点,写出它的下联。(2分)  

上联:孟浩然《过故人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诗句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请分别写出诗句所描述的节日名称。(4分)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5.补全歇后语、谚语、俗语.(5分)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                  )  

②、良药苦口利于病—(                  )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                  )  

④、海阔凭鱼跃—  (                   )  

⑤、学如逆水行舟— (                   )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6.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1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9.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2分)  

〔帮帮你〕可回忆《大道之行也》  

阅读说明文(11分)  

汉语遭遇“喀斯特”  

①我对汉语中与洞有关的词汇很感兴趣。  

②“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无人不晓。人们一般以为水滴石穿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水从高处落下的力量,对石头不断地造成侵蚀,日积月累,就把石头给滴穿了。如果水滴落在非石灰岩的岩石上,这种理解是对的,但如果水滴到了石灰岩上,这种理解就不对了。  

③石灰岩在地表上分布很广。在我国,裸露石灰岩的分布面积占地表的四分之一,因此水滴到石灰岩上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水吸收和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反应,生成了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水滴不断地滴下来,不断地溶蚀石灰岩,并把溶蚀的物质冲走,这个过程称之为喀斯特作用。  

④水滴石穿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化学反应的进行速度比机械的磨蚀要快得多。长江三峡地区就是一个石灰岩地区,仅靠水流的机械冲刷和磨蚀作用,四川盆地现在恐怕还是泽国。一定是发生了喀斯特作用,才把三峡切穿了,让四川盆地的众多水系有了一个出口,夺路而出。  

⑤对于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洞穴,汉语言有着精妙的解说。古人举着火把进入洞穴,感到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就有了“洞明”“洞察”;洞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因此引申出思想和见解的深刻、深邃,这就是“洞见”“洞晓”。然而“洞开”“洞庭”中“洞”的意思却完全不同。“洞开”是大开、大敞之意,如“门户洞开”;“洞庭”中的“洞”字有宽敞、开阔之意,洞庭湖就是广阔的湖的意思。  

⑥为什么“洞”字可以表达大开大敞的意思?读一下古人游记中对洞穴的描写,似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多有“先经过一个狭小的口子,接着见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厅”的细节。洞穴中多大厅,有的大得不可思议。比如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如此大的洞庭,当然可以说“洞开”啦。  

⑦洞中的大厅是怎样形成的?原来洞穴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岩层中有夹层,岩性不一样,或岩层有各种节理和裂隙,再加上有倾斜的角度,这样洞穴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洞顶的岩石会发生塌陷。随着塌陷愈演愈烈,地下河又不断地运走塌下的物质,洞中的厅堂就越来越大,大厅就形成了。洞中的厅堂继续发展,洞顶越来越薄,最后彻底塌陷,大厅露出地表,这时大厅就成了喀斯特地貌中的所谓“天坑”。  

⑧说起天坑,我又想起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我猜想武陵渔人进入的“桃花源”应该就是一处天坑吧。                         (作者单之蔷,有删节)  

20.本文巧妙地借助“                  ”一词说明了什么是喀斯特作用;介绍“洞开”“洞庭”等词是为了引出对                                    的说明。(2分)  

21.文章第④段举长江三峡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第⑥段写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2分)  

23.第⑤⑥段对汉语词汇的解说生动形象。请你借助想象推断古人是怎样创造“洞达”一词的。(2分)?  

〔帮帮你〕《现代汉语词典》对“洞达”的解释:透彻地理解。  

24.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右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贴画,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80字)(3分)   

阅读小说(11分)  

水家乡  

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黑鸬鹚(lú cí),白洋淀只是我南徙的中转站。  

那天,我飞过浩淼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白洋淀边。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唰地落下一道白光。荷叶倾倒,荷花飘零,我被一条渔网罩住了。渔网慢慢收拢,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船上,在阳光下得意地笑着。我铁青的羽毛闪着愤怒的冷光,磨圆的嘴重归锐利。等他伸手抓我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啄住了他的左眼……从此,我失去了自由,而这个叫陈大船的年轻人成了陈瞎子。  

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的报复。然而他眼伤痊愈后,却笑眯眯地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她洁白的羽翅缓缓扇动,犹如一团芦花飘落在船头。我呐喊着,跳跃着,一头扎进汪洋恣肆的大淀,给她叼上一条欢蹦乱跳的红鲤。我轻啄着她光滑柔顺的羽毛,急不可待地说,白鸬,我不走了。  

就这样陈瞎子成了我的主人,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陈瞎子是个精明的人,几年以后,他成了白洋淀有名的渔王,还娶了媳妇,生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我和白鸬也有了一群可爱的儿女。  

做鱼鹰很辛苦,陈瞎子更辛苦,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我们总能看到满淀荷花艳丽无比,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嬉荷,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有一次我们竟合力捕获了白洋淀的花头鱼王。①陈瞎子逢人便讲,我的鹰王逮住了鱼王,奶奶的,六十多斤呢!看着他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翅膀覆住白鸬,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地啄着她的脖颈……  

我和陈瞎子的好日月终于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戛然而止。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也没了用场。陈瞎子的老婆病死了,我的儿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  

终于,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陈瞎子拿着铁锹,抱着白鸬,肩扛着我来到村边的小岛上。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他盖好最后一锹土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独眼里滚下了几大滴混浊的老泪。就在埋白鸬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坟,那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  

陈瞎子流完泪,把我抱住,②一边梳理我脏乱的羽毛,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伙计,你走吧。天快冷了,你飞到南方去吧。淀子里建了个旅游岛,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  

他把我往灰暗的天上送去。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嘎嘎地叫了两声,奋力地开始了许久不曾有过的飞翔。  

我终于没有飞出白洋淀。我已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希望能一直等到水的到来。     (作者蔡楠,有删节)  

25.请从陈瞎子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2分)  

(1)                                                      ;  

(2)陈瞎子驯化了黑鸬鹚,他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  

(3)                                                      ;  

(4)陈瞎子把黑鸬鹚放走了。  

26.结合加点的词语,说说小说中两处画直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陈瞎子怎样的心情。(4分)  

27.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六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28.有人说这篇小说是“一曲命运的哀歌”。请结合你真切的阅读体验,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不少于80字)(3分)  

点此下载完整Doc试卷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