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伎俩 匀称(chèn) 沥尽心血 鳞次栉比(zhì)
B.藉贯 锃亮 (zèng) 语无伦次 忍俊不禁(jìn)
C.妖娆 主宰 (zhǎi) 获益非浅 毛骨悚然( sǒng)
D.伫立 泯灭 (mǐn) 心无旁鹜 断壁残垣( gè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拆迁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B.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C.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D.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但如此神奇和美丽的想象力,却如花蕊中的一点露珠一样脆弱,所以轻轻的一点外力,便可能摧残掉它。
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天然的想象力有多重要,他们天然的想象力又是如何表现的。
③我们很多成年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常无心扮演着这个非常可怕的角色。
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清澈,晶莹,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⑤因此,我们常以各种名义轻而易举就把孩子那珍贵的想象力毁灭掉了。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②⑤ C.④①③②⑤ D.④⑤②③①
5.下面情境中,导游能巧妙化解矛盾的一项是(2分)
在王安石纪念馆参观时,一男游客和一女游客就王安石到底是临川人还是东乡人争得不可开交。
A.争什么争,管他是哪里人。
B.现在听我讲解,要争,等会儿再争!
C.(对男游客)不要争啦,好男不和女斗。
D.不管是临川人还是东乡人,他都是我们抚州人的骄傲。
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A.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
B.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C.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尽责是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和所获得的心灵满足。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