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四川自贡2014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移动版] 作者:1609541375

四川省自贡市初2014属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妖(ráo)      (róng)茸     (dàng)其租入

B.阴(huì)      (sè)索       三(xǐng)吾身

C.恣(suì)     (rú)湿       负箧(yè)徙

D.(wáng}然     讷(nè)       (yīn)嘤成韵

2.下列词语中中,有错别字的—项是(    )

A.休憩    震慑    举指泰然    神采奕奕

B.萦绕    潸然    洋洋大观    煞有介事

C.甲胄    风骚    适可而止     声嘶力竭

D.流逝    攀附     韬光养晦    无所适从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妙手偶得:文学素养学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B.惴惴不安: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

C.不一而足:不止一种,要很多才满足。

D.项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

4.下列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行走大地宛如行在 ①     的诗页间。虽然我在大地上留下的脚印远不及一片树叶上

的叶脉,每一次与雄山秀水的对话也都说不上②      ,但是,当我的心智在大自然的启迪中一次次开放如花,我与高山流水的亲近就成了一次次诗意阅读。这种阅读是鲜活的,流动的,因而也就永远是崭新的。衬以阅历的底色,浪花会翻卷成诗韵,落叶会飘落成警句。大地诗页的阅读,是一种生命的③         ,更是一种生长于大地的生命的张扬。

A.①纷飞  ②刻不容缓  ③充沛        B.①缤纷  ②刻骨铭心  ③充实

C.①纷纭  ②刻意求工  ③充裕        D.①纷纷  ②刻意经营  ③充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

B.他个人说话做事太果断,什么都不愿听取群众意见。

C.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D.国家级的报刊,更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6.下面从文段中抽出的句子,原来的顺序被打乱了,照文意排列,句序正确的一项是( )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更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__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①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②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④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⑤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A.①③④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②⑤①④③     D.②⑤①③④  

7.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敬辞谦语不当的一项是(  )

①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___   

②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___   

③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____   

④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_____   

A.①“特意登门拜访。”         B.②“麻烦您一下!”  

C.③“请您理解。”             D.④“您老人家高寿?”  

8.给下面两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  

精心组织      齐心协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贡日报讯    今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于3月中旬开展以来。我市15273名高考学生体检工作,正在全市四区两县8个医院有序进行。

据介绍,为了搞好今年的体检工作,市卫生系统、市招办和各区县招办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各体检医院克服任务重、时间紧、经费少的困难,抽调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全力保障体检工作顺利进行。市招办干部职工也分别深入到各体检医院、现场听取考生、家长、学校的意见,解答和宣传考试招生政策,帮助他们解决急需的问题。

预计体检工作将于4月17日结束。

A.我市今年3月中旬起开展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

B.我市高考学生体检工作在全市四区两县8个医院有序进行

C.我市今年高考体检工作有序进行

D.我市全力保障体检工作顺利

9.对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心的小说、散文、诗歌以“满蕴着温柔” 的的笔墨,清新隽丽的文字,表现了“爱的哲学”。

B.《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C.《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作者是五代南唐国主李煜、“相见欢”和“虞美人”都是词牌句。

D.“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植物本是有情物

①植物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测得出一个结论: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

②动物长着眼睛,植物长着“眼睛”没有呢?其实植物也有“眼睛”,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自己的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花、换叶和生根, 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植物光照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例如稻 子、小麦等:但也有光照时间不足12小时开花的,例如大豆、豌豆等: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当然植物学家们发现所有植物的“眼 睛”都喜欢阳光。只不过不同的植物偏好光照时长不同的阳光。 

③如今,植物学家们从植物细胞内提取出一种感光视觉色素,它是一种带着染色体的蛋白质,它就是植物的“眼睛”。这种“眼睛”能使每一个细胞都成为一个 光感受器,这样不仅能“看见”光,还能识别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早晨,太阳冉冉升起,“眼睛”显得特别活泼;黄昏时分,视觉混沌,植物就闭上“眼睛”。随 着色素的变化。“眼睛”就能分辨出是早晨还是夜晚了。 

④飞机、轮船遇到紧急情况时能紧急求援,那么植物也会求援吗?2011年春天,南亚湄公河闹旱灾,中国、美国和日本植物学家赶赴越南进行探测研究。他们用遥感装置检测植物,发现这些受干旱的植物都在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这种信号声发自植物体内,由植物体导管震动所引发,近似于人的呻吟声,就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 

⑤为了了解植物的“语言”,植物学家制造出一种别出心裁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机器也是通过遥感装置,不同的是装上一种合成器,人们就可以直接听 到植物发出的不同声音。例如,当植物受到强烈的光照时,会发出“惊讶”的声音:当植物遇上雨水泛滥的天气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植物活性翻译机”不仅可以对植物所处的环境进行判断,而且对植物本身是否遇上疾病等也能帮助判断。 

⑥人累了要休息,那么植物要不要睡眠呢?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植物长期处在阳光或月光下会对自身的生长速度带来影响,植物生长必须要有“睡眠状态”。例如合欢,一到夜晚便垂下叶片。其实,植物通过“睡眠”不但有利于生长,而且还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例如花生、山芋等植物的叶子在夜幕中下垂,既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叉避免了水分的蒸腾:牡丹 等花瓣在晚间闭拢,也是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适应。经研究还发现,植物在夜间的温度往往比白天低1℃。正是这细微的温差变化 成为影响植物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才能使这种植物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10.下面对句中引号和加点的代词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实植物也有‘眼睛’”,“眼睛”加引号,表示特殊的意义,有别于动物的“眼睛”。

B.“还有对光照要求并不高,‘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植物”,“给点阳光就灿烂”加引号,标明是引用的话。

C.“的眼睛就像是植物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句中加点的“它”指的是“植物”。

D.“就是植物在危急时刻发出的呼救信号”,句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人的呻吟声”。

1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植物的“有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有“眼睛”,能够感受光照;

B.植物能够发出求救信号;

C.植物学家用“植物活性翻译机”来了解植物的“语言”;

D.植物能够利用“睡眠”来使得自己适应环境,有利于生长。

12.对本文的结构安排及层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方式。第①段总起,概括说明中心;第②段到第⑥段分述。

B.第②段到第⑥段的分述,分两个层次进行具体说明。

C.第一层说明植物也有“眼睛”,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

D.第二层说明植物在危急时刻会发出呼救信号。

1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是:植物是有着丰富感情的。

B.第②④⑥段文字的开头都运用了设问的方式,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②段文字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感光的过程中,植物“眼睛”对光照的需求量是各不相同的。  

D.这篇文章文字平实、准确,但行文中有变化,如第③段中的描写用词华美,读来十分生动。  

查看更多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自贡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