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考八上语文半期考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说明:网页文件加点字等格式不完整,如果需要完整格式doc试卷,请点此下载。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锐不可当( ) 震悚( ) 拐弯抹角( ) 颓唐( )
2、 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写出汉字:(2分)
寒 jìn ( ) jiān ( )灭 狼 jí( ) jū ( )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4、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B、《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
C、《背影》一文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信客》的语言既质朴又典雅,而且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佳句。
D、《背影》的作者朱自清说他写本文是因为离家太久,为思念父母而写,文中所写不是真实的事。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比喻)
B.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比喻)
C.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反问)
D.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反语)
6、根据《朝花夕拾》内容填空(5分)
(1)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 ,黑无常又叫 ,人们喜爱的是 。
(2) “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
7、古诗文默写。(9分)
1) 斯是陋室, 。
2) 气蒸云梦泽, 。
3) 《望岳》中表现作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 .
4) 《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倍显伤感的诗句是:
, 。
5) 树树皆秋色, 。
6)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
8、综合性学习:新闻。(6分)
【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媒体 |
传统媒体 |
新兴媒体 | ||
报纸 |
广播 |
电视 |
互联网 | |
比例 |
12.7% |
1.6% |
30.5% |
56.2% |
⑴ 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1分)
【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
《谁给了莫言奖金?》
《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
《莫言代言天价香烟 诺奖只是过眼烟云》
《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 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
《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 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
⑵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
(答一点即可)(1分)
【用新闻】获知莫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
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
方案分析:
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
方案分析:
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报道。
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
⑶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4分)
方案一分析:
方案二分析:
二、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全文的主旨句,也是最能概括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2分)
1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爱的直线(11分)
新的学期,刘老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奇怪的男生,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只有他,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本来看,或者拿出作业来做。他的名字叫张晓军。
一天中午,刘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对张晓军说:“张晓军,放学了,快回家吃饭吧!”张晓军说:“老师,我知道,我想等会儿再回家!”刘老师问道:“你不饿吗?”张晓军说:“饿!”刘老师说:“那就快回家吧!”张晓军说:“我等会儿就回家!”说完,张晓军又埋头做作业。
这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刘老师想,他肯定是想把成绩赶上去,便忍不住对张晓军说:“饿着肚子可是学不好的,你回去吃饭吧,吃了饭到学校找我,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
张晓军说:“老师,您误会了。其实,我迟些回家,并不是为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刘老师睁大眼睛:“那你是为了什么啊? ”
张晓军告诉刘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了,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每天早上,他和妹妹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由于饭量大,他担心自己吃多了,妹妹就吃不饱,便迟些回家。这样,妹妹就可以先吃饭,剩下的,就全是他的,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
原来是这样。刘老师问张晓军为何不多做些饭菜,张晓军说他们每个月的钱只有那么多,要是多做些,钱就不够花。他不忍心告诉母亲家里的情况。他说要是让母亲多寄钱回家,母亲就会起早贪黑地干活,会很辛苦.张晓军说他少吃一点没什么,不能苦了母亲,饿了妹妹。
刘老师默默地听著,湿了眼睛。①她掏出钱包,拿出一百元钱,递给张晓军.张晓 军连连后退,说:“老师,我不能要您的钱!您放心,我的问题我能解决。现在,我每天都在悄悄地捡废品,我能挣钱,很快就能吃饱饭了。”
刘老师知道,这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她只好作罢,收起了钱。
以后的每个中午,刘老师依然发现张晓军迟迟不回家.每次看到教室里埋头学习的这个孩子,刘老师就叹息不已。
下一学期,刘老师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这个班级,当了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刘老师没想到的是,在新的这个班,她又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生。这个女生每天中午放学铃声一响,她还没走出教室,女生就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女生的脚步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有时候踉踉跑抢,几欲跌倒,让人好不担心。
一天两天有急事没什么,可是总是有急事,那就不正常了。有一天中午,刘老师在放学之前点了女生的名,让她放学后留下来。没想到,女生竟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放学我不留下来,行吗?”刘老师说:“不行,我有事找你!”女生说:“老师,等我下午来上学的时候,我到办公室找你,行吗? ”看着女生乞求的目光,刘老师点头答应了。
下课铃声一响,女生又是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她的脚步依然是那样匆匆忙忙,依然是那样跟踉跑跄。
下午,女生走进了刘老师的办公室,她说:“老师,我来了。您找我有什么事? ”刘老师问她:“为什么每天中午放学后你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女生说:“我急着回家……” 刘老师说:“急着回家?肚子再饿,也用不着急那一会儿。你跑那么快,很危险的,你知不知道? ”
女生说:“老师,对不起,让您担心了。”刘老师让女生以后放学别急着回家,可女生却说不行,刘老师问她为什么,女生说:“为了我哥!”
女生告诉刘老师,她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供她和哥哥读书,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哥哥。每天早上,她和哥哥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哥哥饭量大,她担心哥哥吃不饱,便先到家吃饭,这样,剩下的,就全归哥哥,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了。
刘老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想到女生的名字叫张晓燕,不用说,她就是张晓军的妹妹.刘老师问张晓燕:“这么说,你为了让你哥吃饱饭,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张晓燕连连摇头,她说:“不,我吃饱了,吃饱了!”刘老师知道,张晓燕没有说实话.刘老师掏钱给张晓燕,却被拒绝了。张晓燕说她在悄悄捡废品,等她挣到钱,她就可以买很多米和菜,就可以和哥哥一起回家吃饭了。
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刘老师看到张晓燕第一个冲出教室,她就禁不住双眼潮湿。②她知道,那匆匆忙忙、踉踉跄跄的脚步里,跑出的是爱的直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2期 作者:李代金)
13.选文①②两处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心情?(3分)
14.请结合全文,分析妹妹张晓燕的形象。(3分)
15.刘老师先后担任兄妹俩的班主任,这是一种巧合。这种巧合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迪。(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