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2016年漳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移动版] 作者:1609541375

2016年漳州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姓名:__ 准考证号:__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4分)

漳州润饼亦称春卷,用薄如纸、白如云、软如绸缎的精致圆薄面皮,以春笋丝、香菇丝、豆芽菜等多种菜yáo混合、炒熟为馅,以香菜、芥辣等为佐料,包卷成圆筒状食用。吃时满口都是浓的香气,品尝过的人都连连称赞,不停地说好

说明:为方便你的使用,我们还准备了漳州中考语文试题doc文档及答案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菜yáo(      )     浓(       )

(2)请用一个成语替代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精炼流畅。这个成语是:___ (2分)

2.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___  ,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  ,_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 ,__  。(王维《使至塞上》)

(4)梳洗罢,独倚望江楼。____ ,__  。(温庭筠《望江南》)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  ,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句子是:__  ,____ 。

(7)孟子劝说君主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把孟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____ ,______ ”。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中《狐狸和山羊》的故事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B.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揭示了“名医”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只有唐僧不动凡心。

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2)阅读下面语段,任选一题作答。(4分)

①先主传旨,请A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A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

——《三国演义

②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A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A赶到洞里,也搠死了,却钻入那大虫洞内。A却便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水浒传

答:我选语段(___ )。文段中A指代的人物是 _____ ,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_____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______        

4.综合性学习。(10分)

为深入了解中国吉祥文化,学校开展“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提信息】

材料一: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说文解字》中说 “吉,善也”;“祥,福也”。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来表达避邪求吉的心理;春秋时期已经有“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吉祥符号、吉祥语等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

材料二:中国吉祥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从部落图腾到衣食住行,从传统民俗到现代商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漳州传统糕点“龟粿”以龟、鲤鱼、牡丹等图案,寄寓相应的吉祥主题;香港凤凰卫视巧妙借助象征吉祥的“凤凰”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1)阅读材料,概括你得到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品吉祥】

(2)请写出漳州传统糕点“龟粿”中“鲤鱼” “牡丹”图案的吉祥寓意。(2分)

“龟”寓意尊贵长寿,“鲤鱼”寓意:          ,“ 牡丹”寓意:          。

(3)仿照示例,从图②(百事可乐公司标识)、图③(吉马集团企业标识)中任选一幅,说说其在运用吉祥文化上的设计创意。(3分)

示例:我选图①。以“凤凰”命名,以神鸟凤凰构图,昭示“凤凰卫视”能给观众带来祥瑞。这种设计符合人们祈盼吉祥如意、和平安康的心理。

我选(      ):____________

【活动三:巧劝说】

(4)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好友抱怨起奶奶的迂腐。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3分)

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50分)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16分)

随机推荐